超老齡化之痛 日本認知症患者走失人數創新高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郭倩)日本警察廳16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日本共有1.2萬名癡呆症患者走失,同比增長1452人,創下歷史新高,暴露日本社會老齡化嚴峻形勢。

事實上,日本1970年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現在已進入超老齡社會。英國《衛報》報道,日本1.28億人口中,有四分之一年齡超過64歲。為消除社會對癡呆症這種老年人高發疾病的偏見,日本很早就把癡呆症改稱為“認知症”。共同社援引警察廳資料包道,在去年走失的12208名認知症患者中,大部分在1天至1周時間裡被找到,479人被發現時已死亡,150人下落不明。

目前,日本有460萬人患認知症或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疾病,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升至700萬,即每5名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人患此類疾病。

為應對這一挑戰,日本政府去年宣佈實行“橙色計畫”,打算投入225億日元(約合2.15億美元)資金用於培訓更多治療師、改善早期診斷,以及擴展基於社區的護理服務,以減輕患者家庭的壓力。

近期一項調查顯示,40%家中有親屬要護理的日本家庭表示,他們已無法繼續在家照顧親人,70%的家庭表示負擔太重。據估計,日本每年有10萬人為照料家中老人辭去工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表示,到2025年,要實現不再讓任何人為照料老人而辭職。

今年3月,日本最高法院推翻數年前有關認知症的一起判決,被認為是日本法律界對認知症患者及其家屬態度的轉變。2007年,一名患有認知症的91歲老人誤闖鐵軌被軋死,當時正值客流高峰,造成多列列車停運,當地法院判決老人家屬向鐵路公司賠付360萬日元(3.45萬美元)。老人家屬上訴,辯駁稱要做到24小時看護非常困難,獲得最高法院認同。

為預防、延緩老年人患上認知症,一系列旨在幫助老年人強化認知功能的商品和服務在日本應運而生,比如專門為60歲以上人群設計的健身項目,有助於改善記憶的填字遊戲和謎語類圖書等。(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