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 | 追憶“三毛之父”的抗戰歲月

亞太日報

text

7月16日,嘉賓在“名家談三毛——硝煙難掩文人風骨”分享會上交流。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亞太日報訊】7月16日,香港漫畫教父黃玉郎、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歐陽應霽、電影《三毛從軍記》導演張建亞、夏衍先生孫女沈蕓、張樂平先生幼子張慰軍相聚在港舉辦講座,首談“三毛”漫畫和“三毛之父”張樂平的故事。五位文化名家在講座中暢談“三毛”漫畫趣事,追憶了“三毛之父”張樂平在抗戰時期的創作故事和一代文人情懷。

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漫畫形象“三毛”誕生80周年,由亞太日報聯合香港青年聯會、三聯書店(香港)和零傳媒共同主辦的《名家談三毛》分享會,於2015年香港書展期間舉行。是次分享會以“名家談三毛——硝煙難掩文人風骨”為主題,分為“硝煙之中,漫畫抗戰”、“三毛與我們一同成長”和“當代文藝創作者的擔當與氣節”三個話題。曾於70年代陸續出版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在2015年香港書展上將重新推出,以饗讀者。

張樂平先生幼子張慰軍在分享會上談及父親和三毛的故事。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夏衍先生的孫女沈蕓向觀眾講述文人抗戰的意義。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香港漫畫家黃玉郎在分享會上發言。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此次分享會吸引了近500名市民學生參加。張慰軍在分享會上講述了父親張樂平抗戰時期參加“漫畫抗戰宣傳隊”的經歷,並與夏衍先生的孫女沈蕓共同回顧了文人抗戰的歲月。張慰軍認為“三毛”形象之所以經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真實性”,“三毛就像一個鄰家孩子,雖然“三毛”故事的時代背景與現在不同,但他的善良和樂觀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電影《三毛從軍記》導演張建亞在分享會上發言。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三毛”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並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電影《三毛從軍記》是其中的代表作。該片導演張建亞在分享會上分析了“三毛”悲劇英雄的性格,並講述了他在劇本創作過程中的學習和領悟。他還表示有意將“三毛之父”張樂平的一生拍成電影。

歐陽應霽在分享會上說,三毛系列漫畫是他創作的啟蒙老師。亞太日報記者 郭啟晨攝

香港著名跨媒體創作人歐陽應霽也是三毛的“粉絲”,他將自己收藏的一本絕版三毛漫畫帶到了分享會現場與觀眾分享。歐陽應霽稱這本書是他從事漫畫之路的啟蒙老師。

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香港青年聯會主席範駿華,華菁會執行主席饒桂珠,亞太日報常務副總編、張樂平外孫詹勝等參加了此次分享會。

據張慰軍介紹,為了讓更多的香港市民認識和喜歡“三毛”,今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期間,香港大會堂展覽廳將舉辦《以筆作刀,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張樂平先生作品展。多幅未公開展覽過的張樂平漫畫手稿、抗戰時期歷史照片及部分文物將首次展出。這也將是張樂平先生的作品首次來港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