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日誌:海難后的韓國志願者

亚太日报

text

*编者按:2014年4月16日,搭载446名乘客和29名船员的“岁月號客轮在韩国西南沉没。亚太日报特约记者冮治、杜白羽赶赴救援第一现场,透过亚太日报独家专栏“**岁月日誌

*,亲述还原沉船事故始末。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杜白羽22日發自首爾:載有476人的韓國“歲月號客輪發生沉船後,來自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從韓國各地趕到事發地全羅南道珍島郡,為失蹤者家屬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不要放棄希望,我們相信有奇跡,這是記者在采訪現場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走進珍島郡體育館,失蹤者家屬在臨時地鋪上,或掩面蒙被,或眼神呆滯盯著一處,神情茫然。身穿綠色志願者服的志願者,靜悄悄走到家屬中間,蹲下來為他們測量血壓,輸液送藥。不時有情緒失控的家屬,突然一陣嚎啕大哭,打破脆弱的沉寂。

諾大的體育館內,各路志願者為家屬們提供從衣食住、到醫療通訊的支持。所有人都輕聲躡腳,秩序井然。媒體記者們在二層遠遠拍照,不敢貿然與家屬接近或對話,生怕打擾到備受煎熬的家屬。

4月21日,在韓國珍島郡體育館,志願者為失蹤乘客家屬提供健康服務。載有476人的韓國“歲月號客輪發生沉船後,來自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從韓國各地趕到事發地全羅南道珍島郡,為失蹤者家屬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杜白羽攝。

4月21日,在韓國珍島郡體育館,志願者為失蹤乘客家屬提供血壓檢測等服務。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杜白羽攝。

“他們的心情,又有誰能真正感同身受?從安山趕來的志願者金彥學事發當天就趕來珍島,他向記者講述了幾天來家屬們的心情起落。

“幾天下來,志願者們默默地行動,為家屬端飯倒水,清掃地鋪,不少家屬漸漸打開心扉。他們從最初驚聞噩耗的情緒極度激動、憤怒怨恨,到現在的慢慢接受現實,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人和他們在一起,金彥學說。

往返於彭木港和珍島郡體育館的區間大巴20分鐘一趟。在區間大巴上,一位40歲上下的中年男子主動和記者交談。

“您是志願者嗎?“不,我是金笑顏的爸爸,我剛丟了女兒。金爸爸提起寶貝女兒,聲音哽咽了。“女兒和我最後通話時說,‘爸爸,船翻了’。

據參與搜救的潛水員說,水下能見度低,搜救進展仍然緩慢。但漫長的等待中,家屬們並不孤單。

4月21日,在韓國珍島郡彭木港,志願者為失蹤乘客家屬和救援人員提供餐飲服務。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杜白羽攝。

韓國國立羅州醫院外成立醫護支援中心,心理學專家和醫生對家屬們進行心理疏導,直至搜救工作全部結束。院長鄭孝誠說,“不過家屬對自己的情緒狀態並不關心,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親人能否回來。

首爾大學精神健康科金石柱教授介紹說,他們采取“一直都在,靜候傾訴的方法,24小時守候在支援中心。“心理治療是馬拉松式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去接受家屬的憤怒和悲傷,和他們一同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