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武术”連蒂中日情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東京記者胡晶坤】對於大多數整日圍困在鋼筋水泥大樓裡的都市生活者來說,飛簷走壁、刀光劍影的武俠情懷想必只能在金庸的小說與電視劇裡追憶。當今的電子資訊時代,甚至紙質的小說與電視都懶得看,我們的世界無情地被縮了在13英寸的電腦螢幕上,亦或是4英寸的手機螢幕上。不論是日本的東京,還是中國的北京、上海的街頭,形色匆匆的行人忙得似乎只剩下低頭關注手中三寸螢幕的焦躁。可是你知道在中日之間,還有這樣一群心懷英雄情結、熱愛中國武術的習武之人嗎?在他們的武俠世界裡,沒有國籍,地域,身份的界限,只有一顆對武術執著堅守的心。

王校长夫妇及花舞影女士与日本众弟子合影。川田大介攝

讓人跨越國界仍癡癡著迷的,究竟是怎樣的一派武術呢?

今年2月農曆春節前期,中國崆峒武術研究會會長、甘肅省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王鏢校長及王校長夫人受到日本東京的國際崆峒武術協會會長花舞影女士的邀請,來日本做了為期一周的交流訪問。筆者有幸走近他們,認識了這派傳說中連蒂著中日情的“崆峒武術。

交流會上的日本弟子。刘杰摄

對於崆峒武術,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裡也有對這派傳世神功的描繪。它的創始人為唐代的飛虹子,因創始於我國道教名山-甘肅平涼的崆峒山而命名。它以黃帝問道于上古仙人廣成子的“道為武學為理論基礎,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學思想,講求天人合一的習武境界,與少林、武當、峨眉、昆侖並列為中國武林的五大武術流派。其特點以出奇兵器見長,靈巧而神秘。按照初級到高級分為八門。其中花架門多以花扇為兵器,以柔美見長,深受女性習武者的喜愛。

花架门的花扇。川田大介攝

崆峒武術從唐代至今,經歷了十代傳人的繼承與發展,現在第十一代的掌派人名叫花舞影,是位外表柔弱的日本女性。崆峒武術又是如何從甘肅平涼傳到日本的呢?這要先從一段浪漫的跨國愛情說起。

國際崆峒武術協會會長花舞影女士與王校長夫婦合影。川田大介攝

花舞影本名甲斐睦子,是日本外交官的女兒,早年在德國與奧地利遊學,曾從事德語翻譯的工作。1988年的一次偶然的機會,甲斐睦子在廣州的公園裡遇到崆峒武術的十代傳人燕飛霞在授徒武術,為這套武術的獨特魅力所傾倒立即決定拜師學藝。在學藝期間,愛情的火花在武術之間也悄然升起,1990年的一天,燕飛霞對甲斐睦子說,“你這麼喜歡崆峒武術,應該成為我的妻子。 後來的故事是,甲斐睦子接受了燕飛霞的求婚,在中國領了結婚證。兩人又決定把崆峒武術傳播到日本,於是一起到東京開起了武館。1999年,燕飛霞將崆峒武術的花架門掌門人授給了甲斐睦子,並授名“花舞影。

花舞影女士與王校長切磋武藝。川田大介攝

2005年,64歲的燕飛霞因肺氣腫在日本仙逝。作為妻子以及掌派人的花舞影一人常年往返于平涼與東京,帶徒授課,從事崆峒武術的傳承工作。現在在日本,在花門下學習過崆峒武術的日本徒弟達到1000多人,練習場館有10多個。在中國,現中國崆峒武術研究會會長、甘肅省平涼市崆峒文武學校王鏢校長是燕飛霞最後的封門弟子。1999年,王創辦了私立甘肅平涼崆峒文武學校,任校長。2009年起同校被甘肅平涼市地方政府該為官辦的文武學校,繼續致力培養文化與武術兼備的崆峒武術傳人的工作。現在,花舞影每年也會到平涼的文武學校待一個月,授課武術。這花舞影邀請王鏢校長來日訪問,也是為了感謝王校長常年對崆峒武術的繼承與發展所作的貢獻。

據王校長介紹,文武學校的學生不管是讀書與練武都非常認真刻苦,畢業後很多升到高等院校深造,甚至有的成為大螢屏上的武術明星。

在與王校長與其夫人的交談中,可感受到王校長不愧是習武之人,有著西北人的開朗與豪爽。而其妻子田甜老師卻是位柔美的女性,在文武學校從事英語教學的工作。問起兩人走到一起的機緣,田甜老師靦腆笑著答道,“崇拜。兩人還育有一位6歲的可愛女兒,問起是否希望女兒也從事武術事業,王校長說,“我不會規定她什麼,希望她以後能有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好,好像她喜歡跳舞,那就做舞蹈老師。

王校长夫妇及花舞影女士与日本众弟子合影。川田大介攝

今年正值崆峒武術第十代掌派人燕飛霞先生逝世10周年,有詩道“飛霞已去花無影,只留青塚映崆峒。將這段跨越海峽的武術情描繪浪漫而傷感。今後,相信在東京與平涼之間,還會有更多關於崆峒武術的精彩故事上演。

日本弟子汇报表演。川田大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