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击新型肺炎)甘肃山区农村新年的静与闹**
中新社甘肃平凉2月1日电 题:甘肃山区农村新年的静与闹
作者 王昊昊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一大早,今年48岁的王东杠喝完罐罐茶(甘肃部分山区特色茶点),便来到家后的苹果园修剪起果树。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王东杠的新年计划。
“往年此时应该会忙着准备暖锅子(多在春节期间食用的一道西北菜),迎接周边村庄来的社火。”王东杠是甘肃平凉静宁县余湾乡王坪村的普通村民,他所在的村盛产苹果,“以前都是正月十五后开始剪苹果树、施肥,今年因为疫情提前了。”
王坪村地处甘肃中部,“静(宁)秦(安)”公路穿境而过,总人口约2000人,是周边村庄中较大的村。
每逢过年,王坪村异常热闹,尤其是正月初三晚上“送纸”(指送走请在家中过年的祖先)后,本村和周边村的“地摊子”(集秧歌、杂耍等为一体的社火表演形式)“高拐子”(即踩高跷)“灯影子”(即皮影戏)表演就开始了,各村的各式表演队伍会在白天和晚上“转庄”(绕着村子转一圈),祈福平安祥和,一直持续至正月十五。近年该村还新增了春节晚会、秦腔自乐班、书法比赛、篮球比赛等娱乐节目。
“这个新年应该是近年来最安静的一个年了。”王东杠感叹。受疫情影响,甘肃省于1月25日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从大年三十开始,过年的氛围就变得不一样。”王坪村人王宏伟在甘肃陇南工作,年前早早回了家,“以往大年三十‘接纸’(指请祖先在家过年)后,各家门的人都会互相拜年。拜完年后,年轻人会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小孩子们会聚起来到各家各户玩耍。”
王宏伟说,今年正月初三后,一直没有周边村的“地摊子”“高拐子”来村里“转庄”祈福;虽然年后连日里天气晴好,但村里的苹果文化广场冷冷清清,跳广场舞的、下棋的、打球的人都选择宅在家里;以往正月初五后村民开始走亲访友,但今年村道上几乎看不到来往车辆、行人。
王坪村的秦腔爱好者王春杠,往年过年前后都会集结本村的秦腔爱好者一起唱秦腔。“今年因为疫情大家还没在一起唱过秦腔,我平日在自家拉拉二胡给家人们听,也是一种乐趣。”王春杠说。
相反,该村的防疫宣传等工作却开展得热热闹闹。从正月初一开始,该村就将所有村民分组,在村里的三个主要出入口设点值守,对进出村人员进行问询、登记,分发科学防疫宣传材料;村干部先后分组对返村人员进行登记,开展防疫知识入户宣传。
“每天一清早,村里的广播就开始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了。”王春杠说,村里的人一开始对此次疫情并不重视,随着防疫知识的广泛宣传,大家讨论的热点开始从家常便饭转移到疫情防控上;科学防疫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不像十多年前的“非典”时期,很多村民对待疫情比较盲目、迷信。
“今年年后家里没有走亲戚,亲戚们也都理解,约定来年再续亲情。”据王春杠介绍,王坪村周边的杜河村、程川村、李河村等村庄也都纷纷对进出村人员进行登记,通过村村响广播等开展防疫宣传。
“冠状病毒来势猛,全国人民都齐心,控制疫情责任大,自觉在家不出门……消灭灾情勇向前,我们一定能胜利……”王春杠说,他们中的一些秦腔爱好者为此还专门创作了防疫宣传秦腔唱曲,“村民们都希望疫情愁云能早日散去,如期下地耕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