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為何剿而難滅?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異軍突起,其兇猛勢頭成為地區最緊迫的安全問題。美國及其盟友6個多月來的空襲行動難以將其擊垮。“伊斯蘭國究竟為何剿而難滅?

美國資助發展壯大

埃及基納奈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哈尼·賈邁勒認為,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貿然插手他國內政導致地區陷入動亂,才使得極端分子趁虛而入。

“伊斯蘭國前身是一個遜尼派反政府武裝,興起於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一度效忠“基地組織,在其沒落之時,敘利亞內戰的爆發又給它提供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伊拉克政治評論家朱布裏認為,這些激進分子最初利用了敘反對派接納任何願與巴沙爾政權為敵的力量的心態混入了敘反對派陣營,並且在敘境內招兵買馬。這些在薩達姆時期積累了豐富作戰經驗的武裝分子替反對派收穫累累戰果,美國對反對派的支持使該組織受益匪淺。

更有人批評,美國出於在這一地區的特殊利益,對打擊“伊斯蘭國並未盡全力。巴格達大學政治系教授阿馬里認為,當前混亂局面的真正受益者是美國,因此美國一方面不急於徹底消滅“伊斯蘭國,另一方面限制其擴張以免危及沙特、以色列等盟友甚至美國本土的安全。在伊拉克,不少人認為美國正是“伊斯蘭國幕後推手。

財大氣粗蠱惑弱勢群體

“伊斯蘭國極端組織不穿軍裝,隱匿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使用民用車輛,知道如何規避空襲危險,甚至不惜以犧牲無辜平民為代價,因為這只會加劇當地百姓對美國的仇視。

俄羅斯《國防》雜誌總編輯伊戈爾·科羅琴科認為,“伊斯蘭國組織體系嚴密和資金充裕,善於借助互聯網宣傳鼓動,在極端宗教勢力中有著較強的吸引力。法國《費加羅報》披露說,“伊斯蘭國財源豐厚,可支配款項達20億美元。它通過強奪油田、搶劫銀行、壟斷商業、借名投資、文物走私、販賣人口和劫持人質收取贖金等各種手段,實現了財源“多樣化。

2010年開始的西亞北非政局動盪使得地區國家經濟衰退、社會矛盾加劇。“伊斯蘭國利用民生問題,鼓吹“拯救和改造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在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中頗有號召力。另一方面,激進穆斯林對西方國家中東政策的不滿使得極端思想在全球範圍內很有市場,尤其年輕人更容易受到蠱惑而選擇加入“伊斯蘭國。

西方分歧提供生存空間

為剷除“伊斯蘭國,美國組建“國際聯盟對其空襲,但成效有限。“伊斯蘭國憑藉地理優勢,調整戰術,與美國周旋。

分析人士認為,“伊斯蘭國戰鬥力較強,在沒有外部地面部隊介入的情況下,僅憑空襲無法重創其有生力量。美國已多次強調不會派出地面部隊,其盟友更不會願意挑這個頭。加之空襲行動耗資甚巨,聯盟成員都有些力不從心。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防研究系高級講師比爾·帕克日前在《每日電訊報》撰文指出,出於各自政治考量,西方以及地區國家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缺乏統一意志和凝聚力,給這一極端組織以生存空間:西方視巴格達為盟友,卻拒絕同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和伊朗合作;土耳其因排斥巴沙爾政府和不信任庫爾德人,不願助庫爾德人打擊“伊斯蘭國一臂之力;海灣一些國家則對“伊斯蘭國的命運心態複雜,因為“伊斯蘭國的失敗意味著伊朗和敘利亞的勝利。西方曾用各種方式縱容、忽視、協助甚至激化過日趨蔓延的伊斯蘭極端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