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科普:太空生活問與答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19日順利進駐天宮二號。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宇航員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如何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天,週末能休息嗎?

焦立中:正常情況下,每一天的開始是和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開一個短會。短會主要是討論當天的活動。每個宇航員隨後按照各自的日程安排開始工作,內容包括實驗操作、維修維護任務、吃飯、短暫休息以及鍛鍊。每一天結束時,宇航員還會與任務控制中心再開一個短會。

週末時工作相對輕鬆,遇到重大假日我們確實會有一些休息時間。

問:在太空生活有什么小技巧,空間站上宇航員可能面臨的最常見問題是什么?

焦立中:對我來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努力別丟東西。所有東西都必須固定在安全的地方,通常是用尼龍搭扣或橡皮筋固定。但如果有人撞到某件物品,那麼這個物品就有可能擺脫束縛,就丟掉了。多數丟失的東西都可以在空氣過濾器那裏找到,但有時一些東西可能好久都找不到,甚至永遠找不到了。

問:什么東西會永遠找不到?對空間站或宇航員會有危險嗎?

焦立中:什么都有(可能永遠找不到),從一些小零件,到個人物品如手錶、鉛筆,等等,但不會構成危險。

問:長期太空駐留,怎麼保持心理和身體健康?

焦立中:每天有兩個小時的鍛鍊時間以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就看個人了。我們多數人在閒暇時間都是眺望地球和拍照。我們也會寫電子郵件或通過網絡電話和家人與朋友保持聯繫。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宇航員帶來哪些生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目前一些國家已制定了一整套如何讓宇航員適應長期太空生活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藥物療法和物理方法。前一類方法主要是用各種藥物防止長期失重導致的骨鈣流失和器官異常變化,第二類方法是通過多種體育鍛鍊消除某些不良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總的來說,在目前已完成的太空停留任務中,各種可能出現的人體生理問題均已基本獲得解決。

問:空間站上做了很多很酷的實驗,這些實驗有多重要?

焦立中:多數實驗是生物醫學實驗,這是因為我們真正需要了解太空飛行對宇航員的不利影響,並制定相應對策,保證宇航員的健康。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成功實施時間比以前更長、距離更遠的任務。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宇航員帶來哪些心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與生理問題相比,空間站長期考察組成員的心理融合度問題要更複雜一些。這類問題能否順利解決,首先取決於升空前地面的相關工作是否做到位,要考慮每個宇航員的性格特點是否匹配,還要精心設計各種訓練科目以檢驗他們的融合度。

這些宇航員在太空中能否表現出色,很大程度上由這些地面工作所決定。在各國的長期太空飛行記錄中,曾數次出現由於宇航員性格不合,導致飛行任務提前結束的情況。但也有很多考察組成員選配得非常合適,即便接到延長任務時間的指令,這些宇航員的工作能力也沒有受到影響。

問:在太空中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

熱列茲尼亞科夫: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對抗抑鬱的方法就簡單多了,只需把日常工作安排得儘量充實,不要留出太多“想心事兒”的時間就行了。在我的研究生涯中還沒碰到一起因宇航員長期抑鬱影響飛行任務的事例,有些宇航員可能會在一兩天內出現憂鬱情緒,但此後他們的狀態都會步入正軌。(執筆記者:李雯,參與記者:欒海、林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