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胡小刀
俄新社近日报道称,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证实,俄国防工业已经为生产有着“幽灵列车”之称的“巴尔古津”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做好“充分准备”,只待相关决议通过后,就可将该系统列入《2018~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
据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今年5月“剧透”的情况,“巴尔古津”系统是《2018~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的重点研发装备之一。
根据俄罗斯军方公布的消息,“巴尔古津”系统由铁路机动发射车、导弹武器和指挥所等部分组成,每套系统装备6枚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将于2020年前投入实战部署。
图为已成为博物馆展品的SS-24“末日列车”。
结合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发展现状和美俄核博弈最新动向,笔者对俄官方此次宣布即将生产“巴尔古津”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点看法:
1、“巴尔古津”系统一旦投入实战部署,将大幅提升俄军战略威慑能力。
近年来,作为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规模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的一支,陆基核力量的实战能力饱受诟病。因为,在俄当前陆基核力量中,井基核力量是对方首次核打击的“固定靶”,遭袭后存活几率较低;公路机动核力量虽然在隐蔽性和机动性等方面,较井基核力量有一定改进,但伴随着美不断推进战略侦察和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建设,其生存受到日益严峻的威胁。
与上述陆基核力量相比,“巴尔古津”系统有以下三点优势:
隐蔽性能更加突出。俄罗斯国土幅员辽阔,铁路系统四通八达,“巴尔古津”系统外表与普通列车也并无明显区别,相较于外形特征较为明显的导弹发射车,被侦察卫星识别定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机动性能更为卓越。当前,俄公路机动导弹系统的机动距离一般不足1000公里,且战备执勤时间较短,而根据俄军方的说法,“巴尔古津”系统机动距离可达1500公里,并且能够连续几个月担负战斗巡逻任务。
实战威慑更趋高效。未来,俄军在装备一定数量的“巴尔古津”系统后,可参照战略核潜艇值班模式,轮换实施战略威慑巡逻任务。
由于具备极强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加之所携的“亚尔斯”导弹射程超过10000公里且装备有分导式核弹头,“巴尔古津”系统在遂行战略巡逻时的威慑能力将远超俄当前各型陆基核武系统。
另外,根据俄军方当前的描述,“巴尔古津”系统平战转换时间与当前俄军中最快的井基核力量大致相当,未来一旦列装,极有可能成为俄军遂行战略核打击的首选。
2、“巴尔古津”系统在投入实战前仍面临诸多考验。
一是经费问题。
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耗资巨大,这也是美军上世纪90年代放弃研发该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兰德公司在《美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未来》报告中认为,每套铁路机动发射系统的造价预计将高达300亿美元。
在俄罗斯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即便俄军未来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等方式节约成本,“巴尔古津”系统的研发成本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俄军能否如期列装该系统仍存有疑问。
二是技术问题。
虽然俄军陆基核力量研发技术较为成熟,但需要指出的是,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的研发工作在冷战时期是由乌克兰完成的,相关技术目前仍由乌方掌握。因此,俄未来在重新研发铁路机动核力量时,可能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弹车结合、发射车使用寿命、燃料供应及动力装置等。
特别是弹车结合问题,将直接决定“巴尔古津”能否按期服役。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亚尔斯”、“边界”还是“萨尔马特”,俄陆基核力量的研发进度和列装时间普遍比原计划滞后,“巴尔古津”能否在2020年投入实战部署仍有待观察。
三是安全防护问题。
由于体积庞大且行进路线相对固定,“巴尔古津”系统在投入实战后,安全防护将成为重要隐患。未来,俄军不仅要确保“巴尔古津”系统自身的安全稳定,还要确保能够有效应对恐怖分子可能的袭扰破坏。
3、美俄核博弈未来将持续升级。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俄核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美国方面,特朗普在当选后便宣称:“在世界对核武器有清醒认识之前,美国必须大力加强并扩大核能力。”
近期,美军在对现役战略核力量进行现代化升级的同时,在下一代战略核力量发展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举措,宣布在2017~2026年投入4000亿美元,发展“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B-21型战略轰炸机以及替代“民兵-3”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相关研发工作当前已经铺开。
此外,美国还以推动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侦察预警、全球快打和战略反导等非核战略威慑力量,力图拉大对俄罗斯的战略和军事优势。
俄罗斯方面,在普京的大力支持下,俄军近年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现代化进程,扎实开展核力量演习演训,着力提升核部队战备状态。
在2014年版《俄联邦军事学说》中,俄罗斯更是明确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俄军将使用核武器对任何“威胁俄罗斯生存”的行为进行回击。
此外,俄罗斯近年来有效结合军事和非军事手段、传统和非传统元素,通过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叙利亚遂行“混合战争”,达到出奇制胜的战略目的,一举扭转在东欧和中东两个方向的战略颓势,使得“俄罗斯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提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语)。
近期,在新《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即将到期、美开始酝酿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的背景下,美俄两国核博弈日趋白热化,近期先后围绕美开展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俄战机拦截美战略轰炸机、俄违反《中导条约》等涉核议题展开斗争。
一周前,俄方刚刚确认“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研制遇挫,首次发射推迟到今年年底,引发美国国内一片欢呼。俄罗斯此次高调宣布“巴尔古津”系统生产在即的消息,既是推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建设的务实举措,也是对美国咄咄逼人攻势的有力反击。
根据以往的规律,针对俄方此举,美国未来一方面可能会通过研发新型武器反制“巴尔古津”系统,另一方面也可能利用其他涉核议题与俄罗斯展开新的博弈。
作者简介:
胡小刀,军事评论员,在《世界军事》《环球军事》《中国国防部》等军事刊物上发表军事论文和译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外军动向和反恐领域研究。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