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京津冀又一重要规划落地——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北京市政府将从产业分工、交通建设、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
北三县位于环京一小时交通圈之内,总面积1277平方千米,人口百万以上。在调整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等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可以说,《规划》提出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棋盘上再落关键一子,算得上既是“经济账”,也是“战略账”。
看经济账,长期以来,北三县虽然与北京在经济与生活上关系日益密切,但碍于隶属不同的行政管理区划,规划建设上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房价飙升、交通拥堵、产业发展结构失衡等。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打破了“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使北三县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搭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顺风车后,无论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消除交通与公共服务障碍,“北三县”在其辐射带动下将迎来更多机遇。
“城市副中心—发展组团—特色小城镇(新市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城乡体系,协同发展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如此种种,就为北三县的发展描摹出了一副崭新的图景。
从战略上讲,一个更宜居、更有活力的北三县,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发挥有力的支撑作用。“引入活水好养鱼”,实现通州区与北三县地区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方能发挥出联通发展的辐射效应,让副中心撬动城市群发展的杠杆作用更加有力,打造京冀协同的示范区域。
2018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搬迁。按照规划,全部搬迁将在今年完成,可直接带动40万人东迁。而根据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今年副中心将集中推动197项重大工程,总投资约5225亿元。
再加上《规划》的出台,一个基于副中心+北三县的东部繁荣圈已见雏形。可以预期,这会为中国其他地区未来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实行协同发展,确立可参照的范本。
眼下适逢全国上下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战的关键时刻,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以及新基建项目。
在此语境下,《规划》明确要在北三县协同建设中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实际上再次明确释放信号,即“房住不炒”的主基调未因疫情而发生变化,对于当下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复工复产而言,也不啻为一颗定心丸。
如今,副中心建设日益呈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建设的红利也逐步显现。通州区与北三县的协同发展,无疑将为其再添强力支点。北京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能力的进一步扩大,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条,构建多层次发展格局,优化空间结构,也将进一步夯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底气。
□信海光(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