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北庄村:养殖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
一大早,科尔沁区大林镇北庄嘎查村头的树上“长满”了晶莹剔透的树挂,房顶烟囱缓缓地冒着烟,整个村子显得安静而祥和。在这个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子里,人们刚从睡梦中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牛。
王勇一大早就起来了,忙着给牛准备草料。刚刚把草料运到牛圈,160头肥硕的大黄牛就“蠢蠢欲动”,探头探脑、舔嘴抹舌,准备饱餐一顿。加完草料,黄牛扇动着耳朵,晃头晃脑地大快朵颐起来。
养牛效益好,王勇干起活儿来也有劲头
十多年前,村民基本还停留在种大苞米的时候,头脑灵活的王勇就开始了黄牛养殖。这些年来,他通过养牛,攒了一些钱,日子过得比其他村民都要好。
王勇在搬运草料
走进王勇家里,大瓦房宽敞明亮,室内装修和城市一个档次。“现在我的养殖场除了160头育肥牛之外,还有20头基础母牛。牛的销路根本不用愁,经常有人来村里收牛。这几年年纯收入50万元左右,大家都很羡慕我。”王勇满意地说。
安装了实时监控,王勇可以随时查看养殖场情况
但王勇并不满足于现状。“我还想扩大养牛规模,问题是场地不够用,正在和村里协调解决这个问题。”王勇对记者说道。
在振华种羊场,一农民正在照看基础母羊
记者随即来到了养牛户张立柱家。此时,黄牛在在圈里悠闲地倒嚼,嘴里呼出的热气弥漫了整个棚舍。张立柱家养了60头牛。
张立柱刚运来的一车草料
张立柱对记者说:“我养牛20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来看,还是养牛最靠谱,这些年年收入15万元左右,一家四口靠养牛过日子完全没问题。”
张立柱勤劳认干,辛勤地照顾着家里的牛
张立柱家是村里典型的农牧结合户,在防疫、管理均比较粗放,相对规模化精细饲养来说经济效益偏低,但也比不少单纯种大苞米的种植户收入高了近10万元。
北庄嘎查党支部书记、主任马冲对记者说,北庄嘎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19年度牧业年度统计牛存栏2000头,出栏1500头,羊存栏2100只,羊出栏2400只。村里常住农户186户,其中80户养牛,占常住农户的43%。我们大致计算了下,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养殖收入所占比例已超过种植收入,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牧而农、为牧而种、农牧结合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
“看到搞养殖的确挣了钱,村里其他的农户也打算加入合作社,搞养殖业。”马冲对记者说道。
“别看村民养殖业基本形成了规模,但是瓶颈问题也很突出。就眼前来说,全村可种青贮玉米8700多亩,但全村没有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及其相应的配套设备。个体养殖分散经营,很难出资购买大型机器,造成我们村养牛养羊效益不高,规模不够大。”马冲话锋一转,这样对记者说道。
在市老科协、科区老科协的帮助下,北庄嘎查准备申请一个“粮改饲”科技示范村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更多农户种青贮,扩大养牛养羊的规模。其中,养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发展到50户,并计划实施“10亩青贮玉米+50头基础母羊+年收入12万元”的家庭繁育饲养模式养殖户40户。
“说了半天,自个儿家还没养牛养羊呢。这几年光顾着开商店做买卖,压根儿没寻思搞养殖的事儿。看着大家养牛养羊效益这么好,我过完年也准备尝试着搞点养殖,增加收入。”马冲笑着对记者说。(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