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推"孝老假"增進親情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蔡敏)北京、安徽、江蘇、河南等地近期開始設立或擬設置專門假期,方便子女常回家看看,在父母身邊盡孝。這一假期被輿論形象地稱為“孝老假”,一時間引起社會廣泛熱議。

日前,北京市在“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鼓勵用人單位給予員工在其老年長輩生日、老年節以及需要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時支持探親休假。

此前公佈的《安徽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也明確提出,安徽省將制定鼓勵子女與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子女照顧失能父母帶薪休假、經濟支持等政策。還有省份已經明確提出,獨生子女的父母年滿六十周歲後,住院治療期間,給予其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20日的護理假。

“孝老假對於我這樣在外地打拼的獨生子女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電話與視頻再頻繁,也不及與父母同一飯桌前嘮嘮家常,他們生病時能在旁照顧。”畢業後留重慶發展的安徽人李庭飛說道,“如果有這樣一個幫助子女回家看看的假期,我會非常珍惜。”

在蕪湖弋磯山醫院實習的尤小旭對這一規定能否落實表示擔憂。她雖然在離家兩小時外的城市上班,但醫院的調休制度以及工作強度,使其常常三四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上海某媒體從業者陳凱姿也有疑問:“該規定出臺的初衷是好的,但總感覺是鏡花水月。給你孝老假,你就會回家看老人嗎?其實沒給假,有孝心的人也會常回家看看。”

據了解,中國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臺的探親假制度,除了在部分國家機關、大型國企還保留著,在很多企業已經名存實亡。與計劃經濟時代相比,當下職工的工資結構發生了改變,用人單位往往只發給探親職工基本工資,佔大頭的績效工資則會被扣除,這使得不少員工不敢請探親假。

在上海從事教輔行業的潘琴說:“我們這個行業底薪很低,請多少天的假就等於多少天沒收入。剛畢業在外打拼,經濟壓力大,探親假都不敢休,還談什么孝老假。”

“如果員工請孝老假,回家探親我是接受的,畢竟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請假時間不能太長,不然會給公司帶來壓力。”安徽蕪湖某傳媒公司負責人鮑先生從用人單位角度談了看法。

“此外,如果請假的人不按規定盡孝,跑出去旅遊了,孝老假的意義何在?用人單位監管還是政府監管?”他說。

中國民政部發佈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內容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佔總人口的16.1%,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則顯示,“空巢”化已成為中國家庭較為明顯的特點。

“在當下這個老年社會,且獨生子女數量又多的大背景下,‘孝老假’的出臺有必要性,但是有效落實仍需各方面共同努力。”安徽大學社會學教授範和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