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保护名录,下一步是采取行动

亚太日报

text

让大烟囱像宝塔那样,得到凭吊和珍爱。

福州船政、和记洋行、钱塘江大桥、大庆油田。这些你从历史书上熟知的名字正在以新的身份回归公众视野:工业遗产。

1 月 27 日,中国科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北京共同发布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这份名单覆盖了从洋务运动、北洋十年、南京十年、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以及军工、交通、食品、能源等多种工业形态,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到现代化的完整历史叙事。

在录 100 处遗产的地理分布,反映着中国工业化的历程。最北一处标记为克拉玛依油田。地理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

其中,最“年长”的工业遗产是始建于 1851 年、今天位于广州黄埔造船厂的柯拜船坞。作为外国人在中国建设的第一个船坞,它见证了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段殖民史。最“年轻”的是 1967 年在重庆涪陵开建的 816 工程——这座昔日的地下核工厂已经由国防科工委解密,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

名单上耳熟能详的还有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这些工业遗产已经融入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成为地方记忆乃至国族认同的一部分。而 1954 年始建的 718 联合厂,从东德带来了包豪斯风格、蔡司光学仪器等现代工业文化与技术。这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附近的工程,今天有了一个新的名字:798 艺术区。

798 艺术区被认为是工业风格与创意文化产业结合的经典案例

并非所有在录遗产都有这样的命运。

始建于 1894 年的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的标志性工程,至 21 世纪仍为武钢集团的生产场地。2010 年,在武汉市政府的倡议下,武钢集团与万科集团开始合作建设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至 2014 年,由美国建筑师设计的博物馆外体工程建成,卢森堡方面也表达了合作办展的意向。但武钢与万科就资金问题发生争议,工程就此烂尾,部分藏品已经锈蚀。根据《长江日报》的报道,博物馆于 2017 年复工,预计当年 9 月投用。这是关于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的最近新闻。

“工业遗产”在国内仍是新鲜概念。2006 年 6 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封面报道:《工业遗产:记住一个时代》,盘点了沈阳工业遗址、三线建设、德国鲁尔区的遗产保护现状。卷首语用海德格尔式的哲学话语解读了工业遗产对人们的意义:

“每使用一样技术,一种世界就向我们涌现和展开,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面对工业遗产的时候,我们应该从中看到技术是怎样改变了生活的方向、又是怎样唤出了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世界。”

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关税同盟工业建筑群已于 2001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些地方率先将“工业遗产”的理念付诸实践,但汉阳铁厂的案例暴露了此类尝试的局限性:工业遗产集中于大型国企内,而多数企业无论在意识还是专业能力上,都无法胜任复杂的保护任务。政府机构方面,在 2017 年前,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依赖于国家文物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而国家文物局管理面临三个现实困难。首先,在庞大的文物保护体系中,工业遗址很难分得足够的资金与关注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英国已成功提名多个矿区,而中国工业遗址的数量仍为 0;其次,与传统文物相比,工业遗产中的老厂房、旧机器、档案文件的处理缺乏成熟经验;最后,相较其他职能部门,国家文物局与地方企业的对接更为复杂,存在执行不力、相互推诿的风险。

工信部的介入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去年 1 月,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利用各类工业文化资源。开展工业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和挖掘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工艺美术、工业精神及专业人才等资源,建立工业文化资源库。加强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推动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共享,创新使用模式。”可以预期的是,这将为保护工业遗产提供更充分的督导与财政支持;而在“保护”与“创新”之间如何权衡,将考验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者。

在此基础上,工信部于去年年底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共 11 处。而由中国科协牵头发布的“名录”,并不具备行政效力,但可以作为工信部后续行动的参考。据报道,工信部今年将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启动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工作”。

届时,那些沉睡的旧厂房将被唤醒。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