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熱議深港通獲批:突顯香港優勢 內地須加快制度改革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8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深港通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務院已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17日,香港各大報章紛紛發表社評,熱議深港通獲批的消息,稱這肯定了香港的優勢,無疑將促進內地資本市場的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但同時,“互聯互通”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內地應借此機會加快資本市場制度改革。

深港通可促進資本“引進來”和“走出去”

香港《商報》發表題為《互聯互通增港金融中心競爭力》的社論稱,繼滬港通之後,深港通也終落實,意味香港與上海、深圳的證券市場正式互聯互通,中國三大股市終於實現相連,無疑具里程碑式的意義。

社論稱,對內地市場而言,將香港國際市場的投資文化與監管带入A股,標志其資本市場的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或簡言之讓A股“H股化”;對香港來說,讓H股“A股化”則可加強“超級聯系人”的平台角色,更好促進海內外資金和上市資源引進來與走出去,從而巩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也在題為《深港通將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社論中指,深港通使境外資金有更廣闊的管道投資中國人民幣資產,促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正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環。

對於香港而言,深港通一方面有助內地資金進入香港佈局估值偏低的港股;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海外資金投資內地股市,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

應以制度發展而非短期交投論成效

香港《信報》在題為《深港通拍板啓動,突顯香港真優勢》的社論中稱,深港通落實有期,可讓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機制更加完備,值得樂觀其成。

社論也同時指出,要實現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綜合實力的目標,絕非短時間可達致。

社論指,目前境外投資者額度相比內地股市市值及日均成交額,屬小巫見大巫,此外還要擔心外資會否利用自身優勢舞高股價讓散戶接火棒。另一方面,港股投資文化未必合內地股民口味,相信要待更多資金南下,慢慢形成有效競爭,才能倒逼內地改變市場習慣。

社論稱,用橋梁來形容“滬港通”及“深港通”,以制度發展而非短期交投論成效比較符合市場進化需要,也讓香港股市得以繼續發揮所長。

內地須加快改革拉近中外資本市場法制落差

香港《經濟日報》發表題為《深港通啟動 A股國際化須加鞭》的社論稱,深港通開門迎客,中央更須藉機拉近中外資本市場法制落差,加快改革讓A股與國際接軌。

社論指,從滬港通的經驗看,相比內地資金較積極南下,外資北望的興趣仍較有限。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外資本市場體制的落差。

社論分析兩方面因素指,一是交易制度靈活性。中外交易規則有差異,如內地個股的漲跌停機制,因不少股份經常大上大落頻繁被觸發,影響買賣靈活性。更讓外資關注的是,去年股災期間不少上市公司濫用停牌機制,嚴重影響股市流通性。

二是企業管治水平。近年外資對中國概念投資日趨審慎,主因之一是對中資企業的管治水平疑慮日深。而深股以中小型公司為主,企業管治水平屢受關注。因此如何透過加強監管法制規範,助內地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追上國際水平,將是深港通能否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