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紐約時報中文網13日刊載了前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退役的美國將軍韋斯利·K·克拉克的新書《不要等待下一次戰爭:美國增長和全球領導力策略》中的部分內容。作者認為,要“幫助中國獲得其應有的一個全球領導者的位置,美國必須為自己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外交方面。文章指,美國是時候對中國動真格的了。
文章稱,中國越來越多地將美國看做競爭者,以及潛在的對手。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實現全面正常化時,北京尋求與華盛頓建立一種戰略夥伴關係,從而遏制其感受到的蘇聯威脅。到80年代末,中國不再擔心蘇聯,不過仍然願意傾聽,也願意學習美國軍隊的經驗。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實力尤其感到讚賞。在這期間,中國積累了農業、工業和技術實力,軍事現代化一直是次要的任務。遲至2005年,在瞭解自身實力提升的同時,中國仍在羡慕美國。當時有一位中國官方人士對我說,“中國知道你們和英國是好朋友,是英國把世界的領導權交給了你們。中國希望成為美國的好朋友,這樣你們就會把世界的領導權交給我們。
文章指,如果說中國對美國的評估有一個轉捩點,那可能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及後續事件。文章稱,儘管仍然尊重美國的軍事實力,但是中國開始認為美國是一個陷入頹敗的體制,其經濟債務負擔沉重,其政府無法正常運行,世界領導者的地位也很容易會被取代。
作者稱在2011年,他被告知,中國的新領導層希望主導南海;地區內的競爭者,如越南,要屈從於它的雄心,不然就會“受到教訓;而如果美國干涉,其資產也會成為目標。
到2013年,此人的警告顯得更加險惡:“我們能看到你們的隱形飛機;“我們有自己的GPS系統,而且能擊落你們的;“我們瞭解你們所有企業,甚至NASA的技術,因為這些都是中國科學家為你們研究的;“你們沒辦法與菲律賓建立任何軍事聯繫,除非我們允許;“中國造船廠每天24小時,每週七天一直在不停工作;“從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有超過30艘船下水;“到2019年,中國部署的航空母艦將達到四艘。
文章指,中國不尋求發起衝突,它通過靈巧地運用傳統外交手段,並配合以巨大的經濟實力,就能達到大部分目標。但中國也不會回避衝突,它過去就曾“先發制人,而不是防禦性地運用軍事力量。危險在於,正在崛起的中國,在尋求讓外界承認其實力和權利時,無論是蓄意為之還是出於誤判,都可能掀起衝突。
文章稱,美國面臨的更深層的戰略問題在於,中國對貿易、法律及和平解決爭端的全球機制所構成的更為根本的挑戰。這套機制是美國及其盟友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中國的戰略崛起耐心、細心、有遠見,對於上述機制全都造成了威脅。就像美國尋求讓全世界遵從美國的規範一樣,中國也會尋求推行一些機制、建立一些關係,推動各國不應干涉別國事務的政策。
文章引述基辛格的說法稱,問題在於,“中國能否與我們合作創建一個國際架構,從而讓我們或許可以在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個崛起的大國能融入到國際體系中,並能促進和平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