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走過來的是微信方陣,你看他們左手手機,右手充電寶;身後背著一鍋心靈雞湯,胸前掛著佛經和養生秘方,手上拿著勵志經典和情感小句,口中還在大喊,親,給孩子投個票吧!”……先別急著笑,這裡要說的事,每個人都可能“躺槍”。從最初私密的記錄和分享,到現在幫領導點贊、幫單位公號拉粉絲、幫“萌娃”投票,大家紛紛吐槽:變味的朋友圈,你煩不煩?(8月5日《信息時報》)
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微信朋友圈除了給我們的工作、生活提供各種便利的同時,也擴大了我們的社交範圍,同時還被一些人視為一方心靈港灣,但是這些所謂的積極意義,和它目前所呈現出來的負面影響相比,簡直有些不值一提了。除了看得太多讓人感覺膩味的各種心靈雞湯以及各種帶有威脅、詛咒語氣的“不轉就不是中國人”之類的網絡謠言之外,各種各樣的曬幸福、秀恩愛以及沒完沒了的商品推銷,更是對人忍耐力的一種巨大考驗。
這還不算,如果以上提到的這些我們可以裝作看不見不予理會的話,那麼那些指名道姓要求你説明對方參與網絡投票的,説明自己的領導上司點贊的,甚至是作為工作任務必須幫單位微信公號拉多少個粉絲的,你既不可能視而不見,還囿於情面或壓力而不得不小心應對。結果就是我們連對方參加的是什麼活動都不知道,就幫對方投了票;明明對領導有意見和不滿,也不得不違心點贊。除了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糾結之外,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就不知不覺浪費了。
朋友圈越來越像一塊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這不僅僅是微信的悲哀,也是“網絡中人”的悲哀。微信朋友圈要想揚長避短,只有從我們自己做起,比如曬幸福秀恩愛要有度;比如心靈雞湯少喝,民間偏方不偏信;比如別把朋友圈當成是另一個辦公室等。這樣,微信才會回歸它的“初心”,朋友圈也才能真正體現朋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