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叮叮車的傳世風采

人民日報

text

圖為香港街頭的叮叮車。圖片來自網絡

【亞太日報訊】置身於維多利亞灣畔,白天的風情、夜晚的璀璨,秀著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先進與時尚。一部古老的電車,也以它的生命歷程,書寫出香港的傳奇。

維灣兩岸一風景

叮叮,叮叮,吱……峽谷般的香港街道,隨著這樣並不悅耳的聲音,一尊高大、方正的車體不時從行人面前穿過。不像體態豐滿的雙層巴士那樣引人注目,沒有密密麻麻的小轎車那樣疾速馳騁,它總是老神在在、悠然前行。偶然,一輛敞篷式夥伴加入,車身五彩繽紛,車廂歡聲笑語,一趟欣賞香港市貌之旅,一場生動的歡慶會,一對新人特別的婚禮……這個行走的空間都是好去處。這就是香港電車的角色和模樣,維港岸邊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是香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

這個古老的公共交通工具俗稱叮叮車,因為它開動或發出警示時會發出“叮叮的聲音。叮叮車以電為動力,跟火車一樣,依託鐵軌才能行駛,由東到西幾乎貫穿整個港島市區。

叮叮車最初沿著維多利亞海灣行駛,經過幾十年來的填海造地,港島面積不斷向外擴展,如今它的軌道已全部遠離海邊,成為港島建築群中的“活化石。叮叮車是填海歷史的最佳見證者,也是世界各城市中最古老的電車之一。

叮叮車的車身廣告也是一大景觀。港人的生活和時尚就折射其中。

穿行在香港高樓大廈間的電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提供

百年高齡碩果存

公共交通採用電力驅動始於1881年的柏林。23年之後,也就是1904年7月30日,香港電車正式投入使用,共有26輛往返於港島東西。110年後的今天,163輛電車來往於堅尼地城和筲箕灣之間,路軌全長30公里,擁有電車站123個,每日平均接載旅客約23萬人次,是世界各城市中仍在服務乘客的最大雙層電車車隊。英國的黑池和埃及亞曆山大港也保留著這樣古老的電車,但規模和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都不如香港電車這樣大、這樣重要。

從1904年到2014年,香港叮叮車運行、服務了整整110年,成為香港公共交通體系中年紀最長的先輩和“車瑞。實用而古老,罕見而獨特,是歷史,又是文物。電車因香港而碩果僅存,香港因電車而歷史厚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就收藏著一輛舊式雙層電車。

就在香港電車110周年之際,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將“2014年度卓越獎授予香港電車有限公司,表彰其卓越的服務精神和光榮的百年歷程。

香港電車老照片。張順光攝

你快他靚我平民

百年滄桑,公共交通工具也後浪蓋前浪。地下火車,空調大巴,中型客運和的士都更加快速、便捷、舒適和小巧。香港地狹人密,節奏快,效率高,簡陋、緩慢、必須倚賴路軌才能行駛的電車存在的價值在哪里?它沒有遭到淘汰的秘密在哪里?

收費低廉,不趕時間的乘客乘坐十分愜意。電車不分路程遠近,上車一次,成人收費港幣2.3元,12歲以下的兒童1.2元,65歲以上的長者1.1元。車廂內前門司機位置設有收費錢箱,供乘客投幣付費,不設找贖;或使用八達通(香港電子收費系統)刷卡付費。偶爾,誰要是忘了帶八達通或沒有零錢,司機會友善地予以免費。

乘坐方便,線路集中在居民集中地區。香港電車每輛可載客115人,車廂上、下層均設有橫排或豎排座位,車廂前後兩端有窄體環繞式樓梯,供乘客上下頂層使用;車內無空調設置;乘客通過車尾後門的旋轉門柵上車,於車頭前門下車,下車時繳付車費。

動力環保,消耗直流電和交流電。香港電車通過架空電纜和電車上的集電杆輸電到車上,推動2個牽引馬達行走,滿載時總重可達20噸,設計時速可達每小時40公里以上,實際行駛每小時30公里左右。

用心經營圖生存

電車票價低廉,沒有任何形式的政府補貼,全靠經營維持生存,這又是香港電車的一大傳奇。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一直為私營企業,2010年威立雅交通中國有限公司將其收購。

在地鐵、巴士票價年年加價的香港,電車的收費最初為頭等車廂港幣1分,三等車廂港幣5厘,在長達110年的時間裏,收費僅僅增長200多倍。不算電車本身運行所消耗的電力和零件材料漲價,僅工作人員的工資增長、以及通脹累積,都高達千餘甚至上萬倍。

這樣的營收和支出,電車公司還是有盈餘,儘管利潤十分微薄。

——不斷壓縮成本和開支,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維修費用。

——確保並盡可能增加廣告收入,抵銷龐大的開支。

——根據自己的營運經驗,提煉出一套獨特的管理模式,更高效地進行人員編排和車輛調配。

革故鼎新葆青春

傳統與現代靈感的碰撞,造就了香港電車百年不老的傳奇。

叮叮車古老,乘客的需求不能古老。外型和動力傳統,但美觀、舒適和便捷不能守舊。110年的歲月,革新和服務是不變的法門。

上個世紀70年代時,車隊首次引入收費錢箱;90年代初,電車全部採用自動化轉軌系統,並進行多項改善工程。

從單層到雙層、從木制車廂到鋁合金車身,經過歲月的打磨和淘汰,電車形成了如今最簡約、高效的形態,維持路軌及車輛寬度不變,擴充內籠空間,為乘客提供更舒適、便利的乘車體驗。

電車路軌的設計和鋪排也最大限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除了進出站口,其他路段路軌為電車和社會車輛共用,並配以“前車牽引、後車推行等措施有效處理緊急故障,以減少車輛故障引起的交通堵塞。

多元格局是根本

110年的歷程,叮叮車當然有過很多次的“生死關頭。

高樓林立,街道逼窄,空間狹小,節奏飛快。要天線,要鐵軌,速度慢,噪音大,叮叮車是不是城市發展的障礙,是不是現代化的累贅,人言人殊,每次的生死決,市民意願總是一錘定音。

最新的一次命運抉擇在上世紀80年代,電車拆除案已經到了立法機關,但民意調查結果非常清晰,大多數市民反對拆除。民意壓倒一切,電車再次得救,從此得以永生。

要發展,要節奏,要現代化,歸根結底為市民需要。香港的叮叮車百歲傳奇,市民需要、利益多元,正是其社會和制度基礎。

邁入新世紀的叮叮車,自2009年開始交由法國威立雅運輸管理。如果說香港像一出舞臺劇,電車就是舞臺深處的精美佈景。捕捉它的身姿,記錄它的靈動,就能品味香港的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