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歐錦賽:"德法大戰"兩年間改變了誰?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鄭昕)一場2:0的勝利,讓又迎來黃金一代的法國隊邁過了成長道路上到目前為止最艱難的一道坎,對手正是在兩年前的7月給他們上了沉重一課的德國隊。兩年之間,這兩支同樣年輕、同樣朝氣蓬勃的球隊都沒有空耗天賦、故步自封,而作為此前失利者一方的法國隊,正迎頭趕上世界冠軍的步伐。

7月7日,法國隊球員在比賽中慶祝進球。新華社記者郭勇攝

拋開歷史恩怨,德、法足球隊雖同屬傳統豪門但算不上夙敵,這是由於30年來雙方的高潮期恰好形成錯位,法國隊引領風騷時正是德國隊的蟄伏期,德國隊崛起後法國隊又時常自毀前程。不過,2014年世界盃同在上升期的兩支球隊相逢時,德國隊雖一球小勝但場面卻是一邊倒,法國人在歐錦賽半決賽之前談及“復仇”也並不為過。

7月7日,法國隊主教練德尚(左圖)在比賽中指揮;右圖為德國隊主教練勒夫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雖然教練席上還是德尚對勒夫,但兩隊班底已大為改變。東道主將兩年之前的23人陣容做了8處調整,本澤馬更以落選為代價把核心身份讓位給如今的博格巴,本場半決賽的首發陣容中只有5名當時的主力;德國隊除了克洛澤和拉姆退出國家隊,諾伊爾、博阿滕、克羅斯和厄齊爾這條中軸線依然保留,還吸納多名青年才俊,成為歐錦賽24強中最年輕的球隊之一。

7月7日,法國隊球員帕耶(右)在比賽中和德國隊球員厄齊爾拼搶。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即便在主場作戰,“高盧雄雞”面對世界冠軍還是以弱打強的態勢。國內體育數據運營平臺創冰DATA的數據顯示,上半場德國隊以62%的控球率佔據優勢,甚至達到過81%的高點。雖說本屆賽事以放棄控球率換取反擊空間的先例很多,但法國隊這次並非主動讓出球權,一是首發陣容的配搭不擅長打反擊,二是一般反擊的球隊會用更多跑動尋找空間,但法國隊的跑動卻落後對手。

7月7日,法國隊球員博格巴(左)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但德尚的改變在上半場壓哨的點球之後開始見效,整個下半場,沉著反擊的法國隊只有130腳傳遞,成功率更是低至69%,但卻收穫了全場16次射門中的9次。領先後,德尚將博格巴和馬圖伊迪的雙後腰前移擴大活動範圍,才有了球隊在前場反搶攻進鎖定勝局的一球。

7月7日,德國隊球員克羅斯(左)在比賽中和法國隊球員吉魯拼搶。新華社記者白雪飛攝

兩年間,法國隊的進攻從超過半數由左路發起到如今三條進攻路線清晰且均衡,除了場上球員自身的努力,德尚大膽捨棄本澤馬而使用平民化的三叉戟堪稱妙筆。

全場多項數據佔優卻兩球落敗的德國隊卻依然在為“尋槍”不成付出代價。“有鋒”與“無鋒”雖是形式,但勒夫信賴的“進攻四小”在本屆歐錦賽中傳而不射、無效控球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唯一的大中鋒戈麥斯缺陣時,德國隊無論是陣地戰還是反撲都只能讓穆勒甚至薩內爭搶頭球,全隊在半決賽26次傳中只有6次成功便是最大的“諷刺”。

7月7日,德國隊球員博阿滕(中)在比賽中受傷倒地。新華社記者郭勇攝

如果說本場比賽勒夫輸給了殘陣以及意料外的點球、受傷,但本屆比賽看下來,世界冠軍的小修小補多過大膽求變,沒能克服失去克洛澤和拉姆的陣痛,成為球隊打造“無敵戰車”的最大短板。

7月7日,法國隊球員在賽後慶祝勝利。新華社記者郭勇攝

很難想像法國隊若是輸掉本場半決賽會如何,他們不僅本土奪冠的夢想破滅,連續兩次敗給同樣年輕卻更有經驗的球隊,這道坎在今後將更難邁過。好在更加勇敢的法國人完成了“復仇”,令這兩支當今歐洲最具潛力的球隊依然勢均力敵,更讓人們期待他們在未來大賽上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