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俯瞰中國版圖,東瀕太平洋,西抵歐亞大陸腹地,她是世界上周邊鄰國最多的國家。
對于鄰國,習近平主席有一個生動比喻,鄰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和睦鄰邦。
“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千金只為買鄉鄰”“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馬不停蹄的行程中,習近平一次次引用中國古語,表達心意,以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為周邊國家帶去合作共贏的正能量,譜寫利益交融的新篇章。
3次訪問東南亞、3次訪問中亞、兩次訪問南亞、兩次訪問東北亞——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一半留給了周邊,將其視為中國的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
2013年10月,新中國首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一帶一路”正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也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最新的時代注腳。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大門。各國人民共同努力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2013年9月,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15世紀初,鄭和遠洋航海,曾數次到達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2013年10月,習近平訪問印尼和馬來西亞,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
中國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地區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用“一帶一路”這一宏大構想將沿線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互連接在一起,同各方一道,共商發展大計,共促和平安寧,共圓振興之夢。
“計利當計天下利。”“一帶一路”倡議,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并參與。
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贏。投射到“一帶一路”中,習近平格外強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強調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
發展戰略對接,“大周邊”清新撲面。
“一帶一路”在歐亞地區率先取得顯著進展。中俄作為歐亞大陸的兩個大國進一步協調各自發展戰略,簽署并發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聯合聲明。
在東北亞,中韓決定推進四項發展戰略對接,中蒙商定對接“絲綢之路”與“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設三國經濟走廊達成重要共識,并簽署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
在東南亞,中國與印尼同意對接兩國發展戰略,中越加緊磋商“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拓第三方市場。中印尼雅萬高鐵以及中老、中泰鐵路陸續上馬,各國期待已久的泛亞鐵路網建設邁開步伐。
在南亞,中印加強“一帶一路”建設領域交流合作,中巴經濟走廊項目陸續開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四方聯合工作組工作初見成效,連接東亞與南亞的大通道呼之欲出。
在南太,“一帶一路”倡議同澳“北部大開發計劃”對接。
“一帶一路”也把中國與歐洲的發展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中國同歐盟決定對接“一帶一路”和歐洲“容克投資計劃”。中英探討“一帶一路”與英國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計劃和“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對接。中德建立“中國制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協調機制。中國同中東歐7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習近平以真誠的情感、質樸的話語、堅定的信念、實在的舉措,親自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結合起來,增進了彼此互信和互利合作,體現了一個大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責任擔當。
“一帶一路”,如大鵬展開的雙翼,將助力中華民族騰飛,帶動各國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