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國際化提速:深港通領銜未來四大期待

新华网

text

【亞太日報訊】滬港通試點啟動至今滿一周年,兩地股票市場實現了包括資金、交易制度、監管在內的全方位互聯互通。在業內人士看來,滬港通不只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項重要創新,同時還在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以滬港通為“探路石”,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未來以深港通為首的更多“試點”有望推出。

深港通:不只是滬港通的升級版?

自去年末推出滬港通試點后,深港通何時“通車”受到投資者的深切關注,市場對于深港通的制度設計、推出時間等猜測不斷。國家發改委特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特聘研究員郭凡禮認為,滬港通能夠為深港通、甚至倫港通的開通留下較多經驗,借鑒滬港通,深港通、倫港通將能夠有效提高運行效率。

日前,深交所策劃國際部副總監劉輔忠在上海參加會議時透露,深交所正在為深港通進行基礎設施測試。深港通啟動時間尚不確定,但創業板將納入深港通。

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梁海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兩地證券市場而言,“滬港通”的任務是“通”,而“深港通”的最高使命是“融”,讓兩地金融市場真正融合。他認為,“深港通”的回響或將比“滬港通”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深港兩地人員來往頻繁,而且兩地擁有實體經濟合作的深厚基礎,兩地投資者對彼此市場的認識都比較深,“深港通”可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第二,有了“滬港通”的經驗之后,兩地投資者可更快掌握“深港通”的規則和操作,再加上深圳股市以中小盤股和成長股為主,預計會吸引更多高風險偏好和喜歡發掘潛力股的投資者。

滬倫通、倫港通相繼出現

加強市場互聯互通,成為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探索。連接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滬倫通”,以及旨在連接倫敦和香港大宗商品市場的“倫港通”,也相繼進入公眾視野。

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今年9月在北京舉行。在會后公布的《第七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政策成果》中,中英雙方表示,考慮到倫敦資本市場無可比擬的深度、流動性和融資機會,中英雙方同意加強資本市場長期合作,為此雙方支持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就互聯互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對此表示,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我們一直高度重視與英國金融市場和監管部門的合作關系,積極推進和深化互利合作。上海和倫敦處于不同時區,兩地市場在監管機制、交易制度、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簡單復制“滬港通”的業務模式和做法。因此,證監會支持兩地交易所層面開展互聯互通的可行性研究,探索合作模式,相信這將對兩地資本市場開展務實合作提供有益的支持。

目前,“倫港通”已在實質性推進過程中。據記者了解,倫港通主要是指在香港期交所與倫敦金屬交易所之間建立交易通、以及在香港期貨結算公司與倫敦金屬交易結算所之間建立結算通。

國信證券(香港)經紀公司高級副總裁謝開聰指出,如果倫港通能夠順利推出,相信能夠進一步提升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香港市場的交易品種更加豐富、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進一步加強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核心作用。郭凡禮也表示,倫港通的推出,將使香港金融市場進一步增強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基礎金屬的定價主導權。

中歐交易所:資本市場的境外延伸

2015年10月29日,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上海證券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金融干起活交易所就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簽署了三方股東協議。公司命名為“中歐國際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歐所。

據悉,中歐所總部位于法蘭克福,定位于在歐洲打造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滿足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融資和投資需求,是境內資本市場在境外的重要延伸和補充。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的出資比例,分別為40%、40%和20%。

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公開發言表示,中歐所的成立是上交所國際化的一次全新嘗試,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標志。隨著中國和歐洲經濟的日益融合,相信中歐所將為中歐企業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境外投資人對人民幣證券產品的投資需求,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中歐所初期擬重點開發證券現貨產品,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待條件成熟時再上市金融衍生品。首批現貨產品有望在11月18日于法蘭克福正式掛牌。

A股納入MSCI明晟指數

今年上半年,A股能否納入MSCI指數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倘若A股加入MSCI明晟指數,將意味著中國股市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場。6月10日,MSCI在開會經過討論后公告,暫時不將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體系,因為一些重要的市場準入問題仍需解決。MSCI同時承諾,將把中國A股保留在2016年新興市場指數評估名單中。

雖然A股的MSCI之旅暫時擱淺,但14只中概股率先成為“探路者”。2015年11月13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明晟中國指數將首次納入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內的14只中國ADRs(美國存托憑證)被納入上述股指。中國企業正式踏足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對此,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深港通”啟動后,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障礙將會越來越少。隨著未來兩地市場互聯互通進程逐漸清晰化,A股納入MSCI指數的具體形式應該可以解決。

事實上,各大國際知名指數公司都正在或積極醞釀將A股納入其指數。2015年5月,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FTSE)宣布啟動包括中國A股在內的2個新的新興市場指數。富時稱,A股在新指數中的初始權重約為5%。國際投資者全面進入A股后,權重將增至32%。此外,美國標普道瓊斯指數也在考慮將A股納入其全球基準指數。由此可見,隨著A股市場的規模和交易量增長迅速,中國股市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日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