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企雙管齊下助科技引領海上絲綢之路

中新网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亦遇上轉型期。如何用科技引領“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決策者和企業的新思考。

以“科技引領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2015中國·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正在青島即墨市舉行。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張宏聲對此表示,“共筑‘海上絲綢之路’,需要發揮海洋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沈體雁則進一步說明:“科技創新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推動。”

剛剛啟動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下稱海洋國家實驗室)便是政府助力海洋科技創新的注腳。海洋國家實驗室位于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基礎建設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下同),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三年試點期間,山東省、青島市支持10億元,2015年中央財政支持2.073億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透露,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動力過程與環境氣候安全、藍色生命過程與資源開發利用、西太平洋洋陸過渡帶深部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是海洋實驗室未來3-5年的重大科研任務。“這些研究可以應對氣候、食品、能源資源和淡水四大問題,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奠定基礎。”

在政府搭建的藍色硅谷核心區內,不僅有國家級實驗室,大量企業的進駐也為科技創新增添活力。當日舉行的藍色硅谷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敲定46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達223億元,其中包括東方電子研發中心、靈狐科技“互聯網+”研究院等7個上市公司研發中心項目。

在沈體雁看來,企業的入駐是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只有依托國家的研究發展平臺,培育出創新型的產業集群才可以保證科技創新源源不斷”。

時下,“大數據”是科技創新的代表之一,在引領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也有它一席之地。著力于大數據服務的亞信集團在論壇上與青島國際航運服務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亞洲首個國際航運大數據基地將落戶青島。

亞信集團副總裁張灝告訴記者:“大數據將改造傳統航運,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提升效率。”他表示,實時反饋的大數據可以減少航運空駛率高的現象,這對航運來說是一次“升級”。

張灝還表示,中國與國外在大數據的航運應用上“不存在技術上的差距,只是運營理念的差距”,一旦意識和觀念改變就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張宏聲表示,“海上絲綢之路”的科技創新主體不應只是中國政府和企業。他希望沿線各國能夠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不斷擴大海洋領域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