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李哲】處在三期疊加階段的中國經濟,正邁向新常態。如同國家主席習近平APEC開幕式時所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新常態下,改革無疑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傳統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增長結構以及增長方式也將發生根本變化。
2014年的中國經濟,雖然整體的下滑步伐超過預期,但央行依託于寬鬆的貨幣政策正發生調整,定向刺激成為了主旋律。
但另一方面,發改委仍在大規模地批復基建專案,據媒體統計,發改委10月份批復的項目就達到了7000億。這種依託於國家之力來大搞基建的方式是否真正有利於中國經濟則一直也存在較大爭議。
中國經濟調整的方向在哪裡?這是一個理論以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任務,也直接關乎到中國是否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進的草澤。
2014年還有最後不足兩個月,針對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以及2015年中國經濟的前景,《亞太日報》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
陳志武認為,刺激政策要用的非常謹慎,因為每次做一個刺激專案,儘管短期可以帶來一些效果,但後續對整個社會資源和金融資源的使用結構會帶來扭曲,而這種扭曲往往需要好幾年才能逐漸消化。
他談及,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依然存在較大問題,很關鍵的因素是金融資源更多地偏向於“鐵公基。一方面貨幣總量依然寬鬆,但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金融資源的供給。
針對目前備受關注的自貿區改革,陳志武則直言,本來就不應該有太多的以特權形式存在的自貿區,從公平角度來說,上海自貿區裡面的政策應該適應于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是專用於上海自貿區或其他幾個“仿冒的自貿區。
關於2015年的中國經濟前景,陳志武認為,主要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方面是銀行的貸款空間有限,另一方面是,08、09年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後遺症明年會更加顯著。
在他看來,明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目標要下調,至少要下調到7%。
以下為《亞太日報》對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先生的採訪實錄
亞太日報: 您怎麼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
陳志武 :我的理解是中國經濟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在一段時間高增長後,肯定會面臨各種新的挑戰。增長速度、增長結構、增長方式都會經歷很多的轉變。
亞太日報 :對明年的中國經濟前景如何看待?
陳志武: 第一、管理層不應該把明年的GDP增長速度像今年那樣還定在7.5%,今年很明顯,正因為當時把目標定的太高了,所以今年政策運作起來非常被動,為了保增長速度做了很多的名義上不叫刺激政策,實際上批准了太多的刺激方案,每次雖然不是很大,但累計起來今年方方面面的刺激方案是非常多的,並不亞於08年、09年,所以明年的經濟目標要下調,至少要下調到7%。
第二、由於方方面面的的原因,政府可能還是會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一些大的投資專案方面做出很多努力,所以明年GDP增長速度可能在7%左右,甚至比7%要低一些的水準,但整體上明年的挑戰會很大。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壓力,一個銀行的貸款能力和空間非常吃緊,主要銀行今年的存款相對於2013年年底來說,處在減少的狀態,這就造成在存貸比不能超過75%的約束之下,銀行新的放貸空間比以前要少很多,至少比過去五至十年都要少很多。
中國的經濟增長尤其是金融資源的供給歷來有85%甚至90%是來自於銀行貸款,所以銀行貸款的空間若壓縮的話,那麼給中國經濟供血的金融資源就會受到很大的約束。
另一方面,08、09年啟動了很多的鐵公基項目,包括地鐵、高鐵、高速公路一般都要好幾年才能完工,而09、10年做了很多的放貸或續貸,經過一輪的展期後,許多貸款是在明年到期,因此,明年的還款壓力會增大。
這樣來看,銀行的貸款空間有限再加上之前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後遺症明年會更加顯著,這兩方面都將給明年的中國經濟帶來挑戰,
亞太日報 :前三季度M2增速為12.9%,略低於今年13%的目標,市場也覺得貨幣政策偏緊,全面降准、降息的呼聲一直很高,您覺得目前的貨幣緊嗎?
陳志武 :看起來貨幣是很緊缺,但主要的原因還是跟中國經濟的結構有關,比如地方政府做了太多的“鐵公基項目。實際上從放貸水準來看,貨幣並不緊。2014年銀行的信貸超過10萬億人民幣,從08年以來,每年放貸都超過十幾萬億,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大的數字。
今年儘管新放貸也有十幾萬億,但對實體經濟來說還是覺得緊缺,根本原因是大多數的信貸供給給了08年、09年開通的鐵公基項目。
我覺得刺激政策要用的非常謹慎,因為每次做一個刺激專案,儘管短期可以帶來一些效果,但後續對整個社會資源和金融資源的使用結構會帶來扭曲,而這種扭曲往往需要好幾年才能逐漸消化。
比如最近市場上討論的關於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鐵以及大連到煙臺的海上隧道,這些項目千萬不要做,要做的話,它帶來的後遺症不是一兩年的,這種大項目動輒就是幾千億人民幣,時間週期很長,把錢投資到這些沒多少人真正用的工程上,最後不止把今年、明年、後年的資金使用去向都鎖定住了,而且把更長時間的資金使用都往這些沒有回報而且流動性非常差的項目上,這非常不利。
比如修到莫斯科的高鐵,本來就沒有太多人願意過去,還要再建。
亞太日報 :您的意思是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還不正確?
陳志武: 對,目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非常有問題。這也跟整個改革的進度密切相關,當然也需要時間。
亞太日報: 經濟改革的話,目前很熱的話題是自貿區,全國有十餘個城市也在申請自貿區,您對此怎麼看待?
陳志武 :本來就不應該有太多的以特權形式存在的自貿區,什麼是自貿區?為什麼中國其他地方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同樣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自貿區裡面的政策應該適應于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是專用於上海自貿區或其他幾個“仿冒的自貿區。
目前為止,上海自貿區比原來的預期要差很多,尤其在資本項目開放方面,本來指望它能在資本進出口方面享受更多的自由,但實際的情況並不像原來預期的那麼多,資本帳戶的開放度並沒有因為上海自貿區而真正的增加多少。
亞太日報: 有一些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應減緩資本帳戶開放的步伐?
陳志武: 這是一部分學者的觀點,比如余永定先生,它的觀點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足夠大了,而且對外貿的依存度在主要經濟體裡面也是最高的,這麼多外匯儲備,老百姓這麼多的資產,如果都不能夠自由地進出中國的邊界的話,最後對老百姓以及企業的財富管理配置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應該要儘快地放開資本帳戶。
亞太日報: 未來三至五年,中國的GDP增速大概會在多少?有一些人認為可能不定GDP增速目標會更好?
陳志武 :未來兩年會在6%左右,未來五年可能會低於6%。
我也贊成不要制定GDP增長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也談到了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說要真正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話,那政府就不應該定GDP增長目標。因為GDP增長目標的確定,將迫使各級政府直接或間接地干預經濟,這是很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