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蒜皮和随心而动--小议消费者信心指数

未知

text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最新变化动辄就会登上报纸经济版的头条。消费者信心指数大致可以归结有两个特点:鸡毛蒜皮和随心而动。

  计算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数据,再采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出。其中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很零碎,包括个人的收入如何,工作稳定吗,邻居得到盼望的升职吗?乍看上去,一地鸡毛。

  然而,政府和商业决策者却很看重这个指数,原因是它包含了对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的微观信息。

  准确评价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转情况,在理想状况下,应该了解每个经济人和每项经济决策的情况。然而,从天文数字的微观信息发现结论,目前尚无法通过系统地计算与分析完成,只能以消费者信心指数这种以抽样和问卷调查为基础的方法提供。

  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受调查者的回答完全随心而出,由此得出的结论为什么能够成为政府制定国策的风向标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GigiFoster近日在学校官网上发表文章,解释了信心指数的科学性。

  她的解释基于两个假设:从受调查者群体来讲,没有理由说假话;受调查者回馈的信息,对于经济过于积极的评价和过于消极的的评价,会相互抵消。根据这两个假设,看似随心得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其实并未逾矩,而是比较真实的反映出了微观经济层面的重要信息。

  在政府的政策工具箱里,有许多政策工具可以调整消费者信心指数。比如,在必要的时候以退税或补贴的方式,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或者通过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降低消费者商业活动中的“交易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