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孫奕)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22日遭遇恐怖襲擊後,中國駐比利時大使、國際問題專家曲星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曲星首先對恐怖襲擊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向遇難者致以深切哀悼,對比利時人民表示深切的慰問和堅定的支持。他說,布魯塞爾恐怖襲擊引發人們對國際政治、全球治理、恐怖主義、移民政策、社會融入和歐洲一體化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曲星表示,布魯塞爾是歐盟和北約總部所在地,可以說是西方政治、經濟、軍事的象徵地之一。同時,作為北約成員國,比利時參加了北約在西亞北非的軍事行動,這使該國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重要目標。
此次襲擊適逢比利時政府在去年巴黎恐襲後持續保持高壓,並全力追蹤打擊恐怖分子的態勢之下。在這樣敏感的地點和時間仍然爆發了系列恐怖襲擊,說明恐怖主義活動非常猖獗,歐洲警方對極端勢力的通信方式、聯絡手段、組織形式等情報還沒有完全掌握。
曲星表示,更值得思考的是恐怖暴力的根源。
他舉例說,十幾年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時,法國、德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曾表示反對,擔心在中東發動戰爭會釀成恐怖主義氾濫和難民大量外逃,而這些災難性影響很有可能由歐洲承擔。非常遺憾的是,多年後,歐洲人當年的擔心變成了現實,現在他們正在承擔災難性後果。
曲星認為,此次事件後,歐洲一些國家可能會對濫用武力的後果進行反思。當一個地區出現不穩定局勢時,歐洲究竟是應該基於自身意識形態、價值觀來決定政策,還是從中東國家的歷史和現實考慮來採取措施,需要歐洲未來的政治智慧。如果輕率地使用武力,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混亂,當家破人亡的人們生活在廢墟之上,就非常容易滋長仇恨情緒,這將導致思想極端化、行為恐怖化的極端分子產生。
另外,曲星表示,近年來大量避難者涌入歐洲,如何判斷哪些人是只求安生立命的普通難民,還是懷有極端仇恨的恐怖分子,歐洲目前仍沒有找到有效辦法。
曲星表示,當如此多難民、移民涌入歐洲時,他們和後代應該怎樣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如果他們普遍缺乏認同感,被社會邊緣化,一定仍然會滋生不滿情緒。這些外來民眾及他們的子女在歐洲接受的是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觀教育,卻因無法真正融入而感受到強烈反差,他們就更容易走向極端。
此外,目前歐洲國家很多青年前往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參加“聖戰”,他們在接受極端恐怖主義理念的灌輸後回流歐洲,繼續從事或擴散暴恐活動。曲星認為,儘管歐方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這些人的情況,但目前並沒有控制住這個現象。
與此同時,曲星認為,倡導人員自由流動的申根協定在為民眾往來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恐怖極端勢力“不受約束”的通行提供了便利條件。恐怖分子甚至有可能在一個國家策劃,至另一個國家行動,最後安然脫身。而申根區內各國警方合作、信息共享來打擊犯罪的情況與目前邊境開放的現實之間還有差距。
談到布魯塞爾爆炸襲擊事件對歐洲產生的影響,曲星認為,當前大量難民的涌入對社會安置、人口構成產生影響,更令民眾對恐怖襲擊擔憂日益上升,未來在歐盟機構討論移民政策中,可能會有進一步收緊的聲音出現。
此次事件還會給歐洲一體化趨勢帶來新的爭論。一個選項是回到申根體系形成之前,但經濟和政治代價將非常巨大,歐盟領導人不願也不太可能作出這樣的決定。另一個選項是加強一體化體制建設,在自由通行的前提下加強對邊界、信息的管控。
曲星表示,恐襲從“9·11”事件以來一直沒有徹底根除,這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警示。最重要的警示是,國際社會應該拋棄雙重標準和意識形態的羈絆,以更加密切合作來加強對恐怖主義打擊。同時要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問題,關注相關國家的穩定和發展,讓民眾安居樂業,生活有希望,人間有溫暖,才能減少仇恨,阻擋極端思想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