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習安會”標誌兩國關係妥協中前行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11日,加藤嘉一在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稱此次“習安會“標誌著兩國關係在妥協中前行。現轉載如下:

11月10日午間,時隔三年,日本國的內閣總理大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席終於見了面。安倍晉三與習近平,兩位先生在人民大會堂坐下來,交談了約25分鐘。

據新華社報導,這一次,習近平是應約會見了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這一表述不尋常。看看新華社是如何報導習近平同一日,在同一個場所回見了韓國總統樸槿惠的: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韓國總統樸槿惠。

顯然意見,中方是務必強調兩點:一,11月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新聞發佈會上表達的一句:“APEC期間中日雙方會見的要求是由日方提出的;二,這次“習安會不是普遍或典型意義的“日中首腦會談,即中方首腦會見正式訪華的日方首腦的,而是屬於“安倍晉三正好在北京,就見一下的範疇。

此外,除了習近平之外,王滬寧、栗戰書、楊潔篪等參加了與樸槿惠的會談。至於與安倍晉三的會談,除了習近平,僅有楊潔篪在現場。

這些深刻體現中方政治姿態和外交戰略,此前高調呼籲日中首腦會談之實現的日本主流媒體卻沒有及時報導的重大細節表明(我不知道日媒記者們是沒有注意到,還是有意忽略或回避),習近平會見安倍晉三是相當謹慎的,從見面時的表情和舉措看,甚至是相當冷漠的,前者對後者依然沒有解除戒備和警惕的姿態,即使此前的11月7日,日中兩國就妥善處理當前日中關係面臨的主要問題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之後。

現在看來,四點原則共識確實意味著習近平最終下決心“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安倍晉三的前提條件,即倘若提前不達成共識,到時候就不見你。中方作為APEC會議的東道主顯然發揮了“主場角色,設定了日中外交的遊戲規則,甚至掌控了主導權。對此,我認為,日方是不滿意,卻做出了讓步的。

不過,讓步不是單方面的。

《共識》的第二條“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沒有直指“安倍晉三首相再也不參拜靖國神社;第三條的前半句“雙方認識到圍繞尖閣諸島/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也不等同於“日方承認了領土爭端的存在。對此,我認為,中方是不滿意,卻做出了讓步的。

使得“習安會成為可能的《共識》,無論是其中內容的表述還是公佈的時間,是日中外交部門折衷的結果,從面向未來的角度說,是有建設性意義的。因為,它證明了一點:即使是在日中關係處於困難的僵局下,只要雙方不放棄尋找合適的時機和平臺之政治決心和外交努力,有可能找到突破口。安倍晉三和習近平都發揮了必要的勇氣,承擔了應有的風險。

《共識》第三條的後半句“雙方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則是日本政府,包括安倍晉三本人高度重視的一點,畢竟,日方對於“圍繞尖閣諸島/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感到不安,提升警惕,並從管理危機和管控衝突的角度尋找如何與中國展開協商對話。“習安會的第二天,11月11日,日本第二大報紙《朝日新聞》的封面頭條新聞的標題為“日中首腦,時隔兩年半會談,確認戰略互惠,副標題則為“協商如何運用海上聯絡。

前景不容樂觀。

如前所述,圍繞此輪“日中首腦會談的實現過程,日本和中國所站的立場和所 抱的意圖有所不同,包括對於《共識》的存在與呈現,雙方或多或少都有不滿。這是未來的變數,必將使日中關係複雜下去,困惑下去,摩擦下去。畢竟,見面只是形式而已。

當然,日中兩國從首腦外交的高度確認了四個政治檔的基礎性和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性,無疑對日中關係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我注意到,在APEC會議召開期間,日本外務省表示將放寬對華簽證發放條件;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宮澤洋一時表示“中國政府歡迎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將繼續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努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經營環境。

深信,“習安會的實現對兩國企業交流、人際往來、民間情感等來說意味著利大於弊,具有實際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