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強化國際產能合作力促互補共贏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程群)廣西太陽能協會多家成員企業發揮技術和成本優勢,已促成中國太陽能技術在一些東盟國家落地。協會常務副會長閆樹亮說,截至目前協會企業已經同越南、印尼、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等多個東盟國家實現合作。

太陽能產業的合作,是中國與東盟近年來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的縮影。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說,當前,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調整之中,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在更高層次上嵌入世界產業鏈條,實現優勢互補、合作發展,已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共贏之舉。

作為中國對接東盟前沿和窗口的廣西,近年來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積極推動中國和東盟進一步加強貿易投資、產能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把“一帶一路”經貿領域的互利合作落到實處。

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開創的“兩國雙園”模式,是中國與東盟國際產能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的生動寫照,雙方將各自國家優勢產業“移植”園內,培育跨國型產業經濟,成為以園區為載體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先行者。

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年產350萬噸H型鋼的綜合鋼鐵項目將於今年6月全面鋪開建設,將成為中國鋼鐵產業與東盟國家產能合作的標誌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鋼廠。

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陳衍泰說,東盟主要國家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公共基礎設施,還是基於各國資源稟賦的特色產業而言,潛力都非常巨大。

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達4722億美元,累計雙向投資額達1565億美元。中國連續6年成為東盟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雙向旅遊人數突破2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達19萬人,創歷史新高。

廣東國聯集團董事長陳志實說,中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提出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對外開放,重塑有利於發揮各國比較優勢、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產業鏈,打造互利共贏、包容共進的世界發展和利益共同體。

楊秀萍說,中國的高鐵、核電、通信等裝備以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優勢產能設備先進實用、技術成熟可靠、性價比有競爭力。中國對東盟投資主要流向製造業,分佈在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等國家。這些產能合作既服務於中國國內經濟轉型,又契合東盟國家發展需求,有利於把東盟的後發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動力。

陳志實說,東盟各國產業結構各具特色。新加坡的資本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發達;馬來西亞的石化、電子電器製造業發展迅速;菲律賓的金屬礦採和冶煉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有一定優勢;印尼擁有豐富的木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合作領域日益廣泛,合作潛力巨大。

“深化中國—東盟產業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楊秀萍說,中國與東盟應著眼於全球經濟發展新格局,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推動、互利互惠、開放包容等原則,將雙方的產能優勢、資金優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推動產能合作取得實質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