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D校園記者 | 尼泊爾隨筆

亞太日報

text

撰文|香港城市大學 聶宇彤

萬米的高空之上,機艙內是引擎嗡嗡響的聲音,渾濁的空氣讓人難免讓人心煩意亂。此時若將額頭貼著窗戶向外看去,便會驚異地發現,連綿不絕的雪山都匍匐在腳下,白茫茫的雪覆蓋在黑褐色的巨大岩石上,紋路清晰可見。一山連一山,層層疊疊,就像是蓮花的花瓣。那些虔誠的信徒告訴我,這裡是神的居所。喜馬拉雅,我再一次在心中默念它的名字。

飛機慢慢滑入跑道,緩緩降落在加德滿都的機場。尼泊爾——這個建立在高山之上的國家,世界屋脊的另一側,古老而神秘的國度——而我,終於踏上這片土地。

同樣的日出,不同的風景

旅館位於高山山頂,夜晚空氣極涼,但籠罩在加德滿都谷地的雲霧消散,頭上毫無遮擋,看見肆意的星空,遠方喜馬拉雅山脈的黑色輪廓在微弱的天光之下更顯肅穆,大自然的莊重與尊嚴在此情此景盡顯無疑。我長久凝望,一時間只覺得天地浩瀚,而人置身於其中又太過渺小。

早上,晨霧漸漸彙聚起來,將下麵山谷裡的村落和田地裡黃燦燦的油菜花安靜的覆蓋,周圍是環繞的雪山,聖潔的雪,裸露的黑岩顯得如此和諧。日出很短,卻要等待很久。耀眼而清晰的金色一點一點變多,灑在極高的山頂,俊美無暇,就像神的居所。

第二次看日出是在博卡拉,很早很早,我們專程驅車上山。臨近早上五點,山頂就已經彙集了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中國遊客。操著不同地方的口音,架起各種型號的單反,只為了那短暫的一瞥。

頭頂上的啟明星緩緩落下,我們仍在等待。很久很久,久到很多人以為天氣影響,不會再出現日出便失望離去。我卻有不甘,跺跺凍的僵硬的腳,不甘心的和大家一起等待。還好,它如約而至。一輪紅日,真的是一輪紅日。就像在老的電視劇裡見到的那樣,在薄薄的晨霧中幽幽升起,它並不刺眼,是溫和的橘紅,帶著一絲絲微微的顫動緩緩從天邊升起。山頂之前的躁動與喧嘩此時已被沉默代替,周圍相機的哢嚓聲不絕於耳。

左手邊是赫赫有名的魚尾峰,但卻被遲遲未散的雲團遮擋,我們便也無法一探她的真容了。但我卻不覺得惋惜。最美的東西只能在極少的情況下給極少的人看,我想,它應當神秘且出沒無常。

死亡的力量

帕舒帕蒂納特廟是加德滿都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眼前是明晃晃的屋頂,充滿印度教風格的建築,古老而精美。由於我們並非是印度教的信徒,便不能進入其中,只能在寺廟週邊觀看。

寺廟旁邊流淌著一條叫巴格馬蒂的河,它是恒河的一條支流。河畔坐落著尼泊爾最大的火葬場。我站在河的對岸,看著對面放置屍體的奠台,有兩三個已經燃燒起來。火葬,是印度教信徒去世以後最常見的入葬儀式——先用黃色的布將屍體覆蓋,然後由死者的兒子圍繞屍體三圈,將火把在死者的口中點燃,然後覆之以木柴乾草,點燃,火葬。青煙緩緩飄向天空,飄向遠方,他們相信人是會有來世的。待一切結束,他們將死者的骨灰揚入河中,希望它能順著河流,流入恒河——印度教的聖河。以此希望洗清自己的病痛和罪孽,使靈魂得以順利升天。

在右手不遠處,一座白色石橋連接著河的兩岸,就像是某種隱喻,從此岸到彼岸,生命亦如此。我站在河的此岸,聽見一個年輕男子哀慟的哭聲,一聲一聲阿媽直直地打到心坎裡,幾乎是撕心裂肺的哭喊,聽者無不動容,那是死亡帶來的沉重力量,令我感到震撼,也讓我對於死亡充滿尊重,對生命更多了一份敬畏。

那些揮之不去的畫面

聽隨行的人講,尼泊爾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這十天的旅行裡,我好像漸漸明白為什麼他們的幸福指數那麼高。它與物質無關。

在驅車去博卡拉的路上,群山層疊,陽光熾烈,兩隻老鷹翱翔在清澈的天空中,那樣自由無拘無束,下面是個安靜的房屋,有個男人抽著煙在打理自家的農田;在空曠的田野中,雜草叢生,沒過小腿,遠處是彼此相挨的破舊房屋,一個尼泊爾的婦女身著洗舊的長袍,頭頂一個陶罐在寂靜的田野上慢慢走過,她的身後跟著一個走走停停到處玩耍的孩子;尼泊爾的孩童有著明亮的雙眼,清澈乾淨得仿佛能滴出水來。你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是安靜的看著你,忽而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莫名觸動你心裡最柔軟的一角。心也隨著山谷裡看不見的微風四散飛揚起來,這些畫面,我記了很久。

在尼泊爾,他們的基礎設施或者生活水準基本停留在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樣子,可是你在那裡看不見急匆匆低著頭趕路的人,看不見彼此抱著手機沉默不語的飯桌,也看不見神情冷漠的年輕人,這裡更多了很多人情味在裡面。他們享受生活,體會現世的美好。

後記

我感激於前年冬天的某種靈光一現,仿佛受到一種指引,堅定目標怎麼勸都不改,我感激於那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它于我的意義,已遠超他本身。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

很多事情,也許前一秒還存在著,下一刻就已化成灰燼。那些精美古老的神跡廟宇上富有滄桑感的木質雕刻,那種幾百年來被無數雙手撫摸留下的溫潤的觸感仿佛還停留在指尖,可你知道,你將再也無法觸摸到它了。

【編者按】“APD校園記者”專欄開欄語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

當今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輿論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環境千姿百態,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融互動日益加深。青年學生雖身處校園,但不以此為認知之限;雖未歷滄桑,但才思兼備,意氣風發;在價值多元化時代,他們勤奮學習、勇於探索、奮發向上,在各種社會活動中扮演者極為活躍的角色。

亞太日報攜手“香港青年通訊社”開辟“APD校園記者”專欄,為青年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平台,聆聽他們對社會和生活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承接他們目光中投射出的時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