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超越美国 成阿拉伯地区最大投资来源国

亚太日报

text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联系不断深化,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投资额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阿拉伯投资和出口信贷公司(ArabInvestmentandExportCreditGuaranteeCorporation)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阿拉伯地区最大投资国。

报告称,中国目前对这一地区的累积直接投资(不包括金融类投资)总额达295亿美元,占该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31.9%,其次为阿联酋,对这一地区的累积直接投资总额达152亿美元,占16.4%。美国则排名第三,总额为70亿美元,占7.6%。

“尽管历史上,中东对中国来说并非最重要的地区,但无疑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就是中国对这一地区的能源需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多尔西(JamesDorsey)向财新记者表示,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中国目前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其中60%的石油需从中东地区进口。商务部研究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所长张建平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将来对中东地区的能源需求或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可到中东地区投资,对保证石油供给和石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中东国家来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他们提供了美国之外另一种选择。尽管此前在沙特阿拉伯(下称沙特)的推动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达成了石油减产协议。不过截至目前,减产协议对于提升油价效果并不显着,自2014年开始的全球油价断崖式下跌,仍深刻影响大部分中东国家。

在这种情形下,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沙特,也越来越希望摆脱传统上对西方盟友的过度依赖,以多元化其经济利益。沙特国王萨勒曼3月到访中国期间,就与中国签署了涉及产能和投资等合作的价值达650亿美元的协议。

“美国未来将成为比沙特更大的产油国,这意味着美国对沙特的能源需求将不再如此强烈,甚至不复存在。很明显,沙特需要多元化其石油出口策略。”多尔西表示,沙特方面还意识到,世界正往多极化方向发展,它需要同时和中美两个国家处好关系。

过去,中国处理中东国家间的关系,采取的是一种“尽量避免政治介入”的策略。不过,随着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触角不断深入,中国这种避免在中东问题中进行政治参与的策略,或将改弦更张。

7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见来访的阿联酋国务部长苏尔坦时,就当前沙特、阿联酋等国与卡塔尔断交掀起的海湾危机阐述了中方立场。王毅表示,中方的立场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支持政治和外交解决大方向,各方应依据国际关系准则行事,切实履行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二是支持在海合会框架内,运用阿拉伯方式化解目前的分歧。坚持互相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域外国家应为实现和解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支持各方尽快坐下来对话,相互显示灵活,首先在反对一切形式恐怖主义这个大目标上形成一致,在此基础上,从易到难逐步解决其他分歧。中方也愿在各方需要时,为缓和海湾局势,促进海湾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7月20日,王毅在会见断交风波的另一端主角─卡塔尔的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时也说,当前海湾局势的紧张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忧。海湾保持稳定和睦,符合地区国家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王毅说,海湾合作委员会是成熟的地区组织,曾经成功化解了不少矛盾和分歧。相信海湾国家有能力管控好当前局势,在海合会框架内解决分歧矛盾。当前各方应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扩大,尽快面对面谈起来,对外释放坚持政治和外交解决的积极信号,恢复外界对海合会的信心。

相对于中国在卡塔尔断交风波中频繁与各方对话、又避免“站队”的平衡姿态,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在事发后在推特上高调表达了对沙特的支持,并不惜批评美国在中东区域的重要安全伙伴卡塔尔。在多尔西看来,特朗普是一个具有极度不确定的政治人物,沙特方面也确实难以判断,美国之后的中东策略会走向何方。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希望在整个中东地区保持中立,将变得越发困难。作为一个大国,中东国家对中国的期待将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

不过,多尔西认为,在战略选择上,沙特始终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作为其外交策略的根基。尽管沙特目前深陷与卡塔尔断交风波的旋涡,但中国仍无法替代美国之于沙特的地位。

多尔西认为,相比起沙特,中国与伊朗的关系显得更加平顺。首先,从地理区位看,伊朗处在“一带一路”规划通道的关键位置,而沙特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其次,伊朗人口达8000万,对于中国是更大的市场。

多尔西说,随着中国强化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感,中美两方也不仅仅是处在竞争的关系。“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其实存在很多共同利益:他们都希望中东地区保持稳定,都将宗教极端主义运动视为威胁,双方可在安全领域展开合作。”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