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呈現“三凸顯一綜合”

凤凰周刊

text

作者:孙陶然

【亞太日報特約作者 孫陶然】最近有很多朋友也在與我探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將怎樣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作用,以及如何進入這個領域。

我認為在今后一段時間里,互聯網金融將呈現“三凸顯一綜合”的趨勢。普惠價值、大數據和風控優勢以及對實體經濟的助推作用將日益凸顯出來,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取得快速發展。

普惠價值將凸顯

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發展普惠金融可以讓普通居民享受更多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互聯網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普惠性的特點,以互聯網為平臺,能夠把金融的支付清算、融通資金、股權細化、資源轉移、風險管理和信息提供等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提升,是對傳統金融有效的補充。

尤其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讓普惠有了更好的詮釋和出口,普惠金融能夠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其核心在于,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有金融需求時,能以合適的價格及時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在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經濟的促進上提供了廣泛的空間,無論個人用戶還是商戶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更加直接的觸及,更有效的到達。

中國目前有7000多萬小微企業,廣發銀行的調研數據顯示,平均每家小微企業的資金缺口約為70.5萬元,這里是一個巨大的需求所在。

而依賴傳統金融體系,一則難以實現“普”,二來如果用傳統金融的手段去追求“普”,就難以實現“惠”了,商業銀行們自身的定位和運作模式決定了其服務對象就局限在穩定、低風險的大中型企業,互聯網金融恰好解決了這個矛盾。

拿我們自己的例子來說,一筆借貸從提出申請到審批再到放款,最快的可以在十幾秒之內完成,無論對方在任何地方,多么偏遠,只要有互聯網連接,就可以達成。現在我們平均每個月都有幾百萬筆貸款是這樣完成的,每個月的交易額都在千億元以上。

互聯網金融具有小額、高頻、快速的特點,成本低效率高,用互聯網手段為小微企業解燃眉之急,給經濟實體快速供血。既實現了“普”,又實現了“惠”,彌補了傳統金融模式的力所不能及。

大數據和風控優勢

大數據和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國務院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里指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尚未形成,信用服務市場不發達。這些都直接給普惠金融服務增加了難度,致使長期以來相當一部分金融服務都只能提供給大企業。

那么,是不是在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充分健全以前就無法進行普惠金融服務了呢?我們認為對風險控制的管理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運用大量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思路來進行設計,做好“中國式風控”,在這方面我們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普惠金融的需求是挖掘、觸及更多的人群,希望通過海量的數據,包括傳統數據和互聯網數據來挖掘和刻畫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信用狀況,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個體,同時也服務于這些個體,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服務。網絡用戶本身具有長尾特征,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觸達更多更廣的人群,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支持普惠金融的實現,能夠對征信數據進行有效的補充。

互聯網的數據承載量非常大,我們利用數據與信用的關聯度進行挖掘,用數據統計模型來計算和評估信用,將大量信息納入征信體系,結合現有身份記錄和信貸記錄以及生活類數據,再加上互聯網數據,可以得到更多信息來為主體畫像。算法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刻畫客戶的違約概率和信用狀況,并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一些行為模式進行預估。

同時,由于大數據征信數據實時鮮活,它不是事后分析,而是實時的互動數據。有任何變化或違約都會實時顯現,對提高反應速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防范風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我們十年積累下了大量數據,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描述、準確地評估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基于數據來決策,使得提供的服務和設計的產品更有針對性、更有價值。

立足長尾和小微市場

金融在實體經濟中發揮資源配置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實體經濟的運營效率,盤活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而互聯網金融更是以小額、便捷、快速反應等特點成為小微企業解決資金問題的優先選擇。

互聯網金融,并非簡單地把金融產品平移到互聯網平臺,其最大意義在于用網絡技術手段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效率及服務的覆蓋面,讓邊遠地區、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獲得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平等的融資、投資機會。

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群體,對擴大經營、長遠發展的融資需求最為迫切。但由于中小企業存續時間不確定,缺少可抵押資產,銀行獲取中小企業信息成本比較大,加之中小企業貸款具有少、頻、急、短等特點,導致其市場交易成本比較大。這些原因使得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即使獲取銀行貸款,其成本要比大企業高很多。據世界銀行測算,大、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成本為1:1.4:1.6,越小的企業,融資的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作為資金貸出方,資金的安全性是首要因素。小微企業與一般企業相比,經營風險、決策風險、財務風險均較高,且抵御系統風險能力較弱。銀行貸款風險大,考察成本高,按照傳統金融模式運行的銀行,注意力集中在大型企業上。小微企業這部分群體的需求,恰恰可以被擅長和注重平等、分享、互動、合作的互聯網模式所解決。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業態,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有其獨特優勢。

首先,互聯網金融讓信息更加對稱。在金融的業態上的技術革新不僅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門檻,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以往的投融資模式,讓信息兩端的人在最短時間達到最短距離。對于實體經濟來說,獲得融資的時間成本和投入成本都會降低。

其次,大數據平臺能提高效率,降低風險。一方面融資企業需要用能接受的成本貸到款,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需要評估風險,確保在收獲利差的同時,把本金收回。在傳統的模式里,如果貸款門檻低,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就大;如果提高門檻,企業融資成本則會提高。大數據把這個兩難問題解決了,看似降低了門檻,其實是把控了風險,給出放款建議,能不能放款、放多少款,都有參考依據。

再次,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金融服務具有更高參與度和透明度,使得參與者更加大眾化、普及化,讓每一個人在有需求時都能以合適的價格享受到及時、有尊嚴、方便、高質量的各類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決定了更適合長尾市場,與傳統金融業態形成有效補充和延伸,覆蓋具有需求的金融缺位地帶,服務長尾,服務小微,為發展多業態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服務體系提供了有效支撐。

綜合性平臺將快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行業從發展到現在歷時3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展現出其應有的優勢。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進入了深度調整的時期,垂直領域的發展進入去泡沫階段,而綜合性平臺的發展將獲得快速發展。

綜合化發展趨勢對資源的要求較高,服務客戶一般較為穩定,覆蓋較廣;管理呈現規模化,對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綜合化發展的前景較為廣闊,相對難度也較大。對于一個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來說,數據和風控是根基。綜合性的平臺符合用戶一站式滿足所有金融交易的需求,而互聯網金融的風控基礎是大數據,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臺擁有更豐富的數據源、更強大的處理能力。

以商戶服務為例,有的個體經營者需要擴大經營,但是在傳統金融機構很難借到錢;有的商戶在經營時需要POS機,但傳統POS機申請門檻高;有的商戶收到現金卻苦于無處投資。像我們這樣的綜合平臺,商戶只需要進入平臺上任何一個入口,就可以獲得所有的與金融相關的服務,從收單(支付清算)、經營性貸款到理財投資全方位覆蓋需求,讓資金高效動起來。

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不僅僅是對企業的改變、對經濟的改變,更是對每一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因為它的存在,讓每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更便捷更美好;因為它的發展,讓商業世界更加公平有效。互聯網金融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成為助力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成為新常態下有效服務社會、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