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

亞太日報

text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李豫川

香港這座城,連結中西文化,彙聚各洲來客,精英雲集。駐港工作,受益于記者之“特權”,我有幸能與諸多享譽海內外的名人近距離接觸,聆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受益匪淺。這不,在暖暖的春日裡,香江迎來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掌門人”——單霽翔。

北京故宮博物院“掌門人”單霽翔。 亞太日報記者李鵬攝

單院長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演講於當天下午舉行,觀眾提前一小時便開始入場,座無虛席。單霽翔身着中式外套、嗓音渾厚,妙語連珠,京式幽默引得台下笑聲不斷。

2015年,故宮博物院90歲。在這座宏偉的宮殿裡,居住過明清兩代24位皇帝。單院長兒時隨父母來到北京,在四合院裡長大。他笑稱,如今自己能為故宮——這世上最大的四合院“看門”,榮幸之極。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內廷有史以來第一次打開宮門接受公眾參觀。據老故宮人回憶,那天,他們從地上撿起的觀眾被踩掉的鞋子足足裝滿了一大籮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樓”記憶。 亞太日報記者李豫川攝

2002年,故宮遊客首次突破700萬,2015年,遊客已達到了1500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故宮最新的評定是,故宮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其餘四個為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俄羅斯東宮和法國盧浮宮。

上要對得起祖先文化 下要傳承文化於子孫

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大當家”,與故宮相關的海量資料都存在單霽翔腦中,脫口而出,如數家珍。故宮現有珍藏文物超過187萬件套:5萬3千件古代繪畫、7萬5千件書法、2萬8千件碑帖、16萬件銅器、1萬多件漆器、6600件琺瑯器、3萬2千件玉器、36萬7千件陶瓷…….

在單院長眼裡,故宮36%是紅色,17%是黃色,“這不單是彩繪,而是厚重的歷史。”在從永定門到鐘樓約7.8公里的老北京中軸線上,故宮是最壯美的建築。對於“紫禁城”有房9999間半的傳說,單院長澄清,實際數字是9371間,而他早已逐一走遍。

紅牆綠瓦間,藍天白雲下,這些年,單霽翔日日皆在琢磨,如何打造更好的故宮。

農曆春節時的北京故宮太和殿。 亞太日報記者沈伯韓攝

單院長還清晰記得那年,上級機關領導視察故宮工作。當拿出故宮最大的一枚皇帝璽印時才發現,裝璽印的紫檀盒子已裂開。這是乾隆皇帝85歲退位時為自己刻的一方和田印,為故宮5060枚帝后璽印中的佼佼者。“這麼好的印,我們沒保管好,很慚愧。”,當被詢問原因時,單霽翔才和盤托出,故宮的文物庫房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全庫房只一個溫度設置,而更先進的文物保存應按材質設置不同的溫度。革新庫房需多少錢?4個億。單霽翔作答後心裡一直打鼓,直到收到上級回復,“上要對得起祖先文化,下要傳承文化於子孫,我們當代必須要負責。”

國學大師啟功讓故宮留下《研山銘》

收購稀世流失文物是故宮博物院的一項重要工作。20年前,內地藝術品拍賣起步,一些清宮舊藏在市場出現。故宮斥資千萬從一個東北老漢手裡購得北宋張先的《十詠圖》,這是故宮的首筆收購。而收購《研山銘》則讓單霽翔久久難忘。“啟功先生建議買米芾傳世之作《研山銘》,他說,不要讓它再流失,一定要故宮留下。”,單院長回憶,這幅珍貴的米芾大字是由日本收藏家出手,轉戰香港進入內地市場。由於啟功先生一再囑咐,不要花國家太多錢,故宮定位不超過3000萬。而拍賣底價為3500萬。談判很艱苦,故宮最終以2999萬收回《研山銘》。文化大師啟功在他當天的日記裡寫道,《研山銘》回歸祖國大快人心,就是有關部門買得太貴了。

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內座無虛席。 亞太日報記者李鵬攝

為了讓數千萬為紫禁城而來的觀眾“物有所值”,單院長和他的同事們付出良多。2002年故宮開放面積僅為30%,到2015年,開放面積已達65%,2025年,85%的紫禁城將呈現給觀眾。新近開放的西部區域頗受歡迎,單院長稱此處為“退休女性的世界。”曾經的皇太后、太妃生活於此,因而花園佛堂林立。建于明朝的慈寧宮被用作雕塑館,而壽康宮則按歷史原貌陳列。宮鬥劇熱潮令壽康宮受到追捧,在許多觀眾心中,這裡是 “甄嬛”的寢宮。乾隆皇帝生母(所謂甄嬛)在此居住了42年,冬暖閣是乾隆向母親請安的地方,“這位老太太其實很安靜”,單院長笑着說。

香港企業家捐資助力故宮科學修繕

古建和文物的修繕是故宮博物院的另一項重要工作。話到此處,單霽翔狡黠一笑。2002年故宮啟動古建修繕工程,為期18年,隨着建築修繕,紫禁城不斷刷新面貌,武英殿、慈寧宮、神武門……單院長說,此番故宮修繕是項科學的工作,須儘量保存歷史信息,傳承傳統文化,着眼研究性保護。勘察、測繪、材料、修繕的每個步驟都須由專家和經過培訓的傳承人參與,修復過程公開,他強調“不趕時間,根據文物狀況需要多久修多久。”

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童年回憶。 亞太日報記者沈伯韓攝

倦勤齋,9間在紫禁城裡毫不打眼的房子,其修繕也極具挑戰。蘇州產的金磚,紫檀粱架, 6萬段金絲楠木拼裝成的小戲台竹籬笆。為修繕頂上郎世寧學生所作的通景畫,修繕團隊專程到安徽山裡尋找制畫的植物以及會用它做紙漿的傳承人。經上百次試驗才成功,再從安徽抬入故宮。“我們必須精益求精。”,單院長說今日之努力是為了讓後人知道這些技術和工藝。

單院長真誠感謝香港熱心企業家助力故宮修繕。香港商界領袖陳啟宗先生捐資修繕建福宮,令這一廢棄了幾十年的宮殿重回春天。

作為故宮最核心的建築——養心殿——清朝8位皇帝的寢宮,裝滿了故事,無數重要歷史事件在此上演。過去,養心殿區域只開放了17%,且宮殿不通電,黑乎乎的,觀眾只能趴在窗戶上費力地朝裡望。每三個觀眾就有一人參觀養心殿,但參觀環境着實不好。養心殿內有三千多件文物,修繕工作很具挑戰。養心殿修繕需要兩億二千萬資金,已籌措1.2億,還差8000萬,陳啟宗先生再次解囊,捐資一億。

單霽翔感謝董先生的良苦用心,也謝謝香港各界人士對故宮修繕的熱情支持。

把一個壯美的故宮交給下個600年,這是單霽翔和所有故宮人的目標。

兩千杯熱茶和八百盒速食麵

農曆猴年正月,眾多遊人來到北京故宮遊覽。 亞太日報記者沈伯韓攝

單院長希望更多人不只看皇帝的寶座、龍床、御花園,還要看故宮豐富精彩的展館。去年,“故宮跑”事件感動了單霽翔。所謂“故宮跑”就是很多觀眾過午門後不往中軸線路跑,而往西線路跑,且人越多速度越快。原來,大家是要 “爭”着去看“石渠寶笈展”。一位老者大清早就來排隊,卻跑不過年輕人落了後。老者向單霽翔訴苦,“你們像在開運動會。”第二天早7點,故宮工作人員便已開始疏導觀眾,並提前半小時開館。老人孩子不用再跑了。單院長至今難忘觀眾的熱情,幾千人一直排到太和門廣場,很壯觀,晚8點,還有兩千多人排隊。當觀眾說口渴時,單院長趕緊讓人燒水,為他們奉上兩千多杯熱茶;淩晨12點時,竟還有800多人,聽見有人說餓了,單院長又急忙讓人從故宮庫房裡拿出800多盒速食麵分發;淩晨4點,最後一個觀眾在展廳前留影。

全世界的博物館裡發速食麵的只有故宮博物院,單霽翔樂呵呵地說。

故宮不只是“紫禁城”,更是一座溫暖的博物館。

(責任編輯:李夢歌)

香港不悶·李豫川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歷,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復古燈、一台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