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涩谷区的一家药妆店内,一位老年工作者正在为顾客服务。
人民视觉
英国东约克郡一家养老院内,老人正在与小马驹互动。
人民视觉
在法国波尔多,一家养老院使用机器人服务退休老年人,协助他们开展运动与其他娱乐活动。
人民视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何将城市管理的“精度”转化为养老服务的“准度”,许多国家的城市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德国
居家养老仍是主流
尝试“多代屋”新模式
本报驻德国记者 花 放
“年轻的邻居会陪我去政府部门办事,冬天路上有积雪时还会搀扶我出去散步,大家共同照顾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甚至还会一起为邻居孩子刚领养回来的小兔子搭窝……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按响邻居家的门铃。和他们在一起,我不感到孤独。”年逾九旬的柏林老人乌尔萨·格策这样描述她在斯雷德茨基大街44号新家的生活。
斯雷德茨基大街44号是一座拥有逾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原本已不再适合居住。后来,德国联邦家庭、老年人、妇女和青年事务部与柏林租户联合会将其选为“多代屋”范例,对房屋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后房屋将一部分公寓预留给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并选择既想独立生活又愿意参与社会交往的不同年龄段租户。“多代屋”一楼有一间40平方米的公用大客厅,供住户们举办活动、交流情感及接待来访亲朋。客厅还兼有信息和展示中心的功能,方便有兴趣的市民和机构更好了解“多代屋”内的生活。
达尼埃拉·赫尔目前负责“多代屋”的管理工作,她和9岁的女儿同时也是公寓的住户。赫尔说:“当人们慢慢老去的时候,不仅需要一处安身之所,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多代屋’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要求。相互之间的宽容是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基础。”在“多代屋”中,格策这样的老人得到来自年轻邻居更多的关心,空巢感大大降低,社会参与感和生活幸福感明显增强。
作为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多代屋”的现代化和无障碍设施等改造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支持。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向改造工程提供共计1亿欧元的低息贷款,每个住房单元最高可以得到5万欧元的贷款;私人房主如果愿意进行改造,也可以获得5000欧元的补助。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从1991年的1200万增加到了2018年的1790万,同期老年人口比例也从15%上升到了22%。在此期间,85岁以上高龄人口更是从120万剧增至230万。
尽管在“多代屋”中安度晚年受到许多老人的喜爱,但这种着眼于未来的养老方式仍在试验推广阶段,尚未成为主流。根据德国联邦家庭部的统计,全德目前仅有540座“多代屋”。官方数据显示,90%以上的德国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仅有比例很低的人选择养老院等公共机构。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养老院护理费用高昂等,都是德国老人首选居家养老的重要原因。
由于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德国从2015年1月起推出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家中突发紧急情况,有近亲需要照顾,员工可以临时脱岗最多10个工作日,这期间的收入由政府专门的护理支持金保障;此外,如有近亲在家需要护理,员工可申请连续6个月的休假或改为非全职工作。不过,护理假仅适用于拥有15名以上员工的企业。
如果需要专业护理服务,德国的居家老人可以选择护理机构提供日间护理。这些专业的护理服务往往价格不菲。德国于1995年推出护理保险制度,已成为继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法定工伤保险之后,德国社保的第五大支柱保险。按照综合身体状况,投保人被分为5个护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享受不同额度的护理保险。即使如此,护理保险并不能覆盖全部护理费用,部分护理费仍需自理。如果老人无力支付这笔费用,社会救济部门则会介入,根据配偶、子女经济状况,视情补足护理费缺口。得益于护理保险制度,许多老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本报柏林电)
日本
精准了解老人需求
联合企业提供服务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80岁的铃木女士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二的午餐,因为她可以来到自己所在的东京都目黑区养老院与其他老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惬意聊天。
这一顿交流午餐,铃木只需负担400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5.2日元),其他由目黑区政府来补贴。目黑区有很多独居老人像铃木一样,把每周一次的聚餐看作重要活动。
目黑区约有28万人口,其中65岁以上人口有5.5万,包括约2万名独居老人。目黑区政府负责老年人事务的高龄福祉课只有40多名工作人员,加上涉及老人事务的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总共也就50多人。50多人如何让5.5万名老人安享晚年,是目黑区政府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我们必须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归类,然后与相关领域专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服务好老年人。”目黑区政府高龄福祉课课长山口英二郎向本报记者介绍目黑区政府老年人工作的“秘诀”。
目黑区政府多年前采取了一项独居老年人登记制度,独居老人登记相关信息后,可以享受到各种有针对性的福利政策。目前约有6800名独居老人已登记。目黑区政府委托专业公司每周给独居老人打三次电话确认安全。如果三次电话都联系不上该老人,受委托企业会在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目黑区政府,目黑区政府将及时联系已经登记的紧急联络人,确认相关情况,如有需要将去独居老人家中访问。
考虑到有些独居老人做饭困难,目黑区政府开启了一项特殊的“外卖服务”。目黑区政府联系专门餐饮企业,为区内有需求的老人烹饪美食。餐饮企业面向老人提供多种软烂、易消化的菜品。除此之外,餐饮企业还特意准备了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等各种疾病的餐食。最便宜的套餐,老人只需花费374日元,最贵的套餐,老人负担541日元,目黑区政府为每餐补贴200—300日元。
为了应对独居老人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目黑区政府还与保安公司合作,在有需要的独居老人家中设置“一键紧急呼叫按钮”。独居老人身体不适时,只需按下该按钮,保安公司就会在第一时间派人赶到家中,了解相关情况,送老人就医。
目黑区还开展各种敬老活动,为老人发放慰问金。目黑区居民在80岁和90岁时都可以领到区里发放的5000日元现金,100岁则可以领到1万日元现金。
为了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体能,目黑区政府除了经常举办各种健康讲座之外,还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各个体育馆对老年人都有价格优惠。在目黑区各个公立体育馆内,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体育活动。“60岁以上老年人的游泳课将在9月7日开始举行,一共6节课,欢迎各位积极报名参加。”日前出版的目黑区报纸上就刊登了这样一则面向老年人的海报消息,游泳课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本报东京电)
法国
养老服务划分细致
医养结合别具特色
本报驻法国记者 刘玲玲
7月14日,在巴黎一家名为玛丽·韦尼埃的失能老人养老院里,一场小型音乐会正在小花园中举行。老人和护工们沐浴在午后阳光里,戴着口罩、保持着间隔距离,欣赏这场由该养老院精心筹划和组织的音乐会。
这是一家私立非营利性的养老院,功能既像宾馆又像医院。老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照顾,还可以参加不定期举行的沙龙、烘焙、舞会等多种多样的社交和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目前,法国国内养老机构已超过1.3万家,其中,公立非营利性养老院占比约为40%,私立非营利性养老院占29%,私立营利性养老院为22%。此外,还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共有近100万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法国早在1865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法国逐渐形成了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在国家政策层面,法国政府积极推动多元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并细化服务领域,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法国近年来出现许多成功的养老服务企业。欧葆庭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养老康复集团,其服务分为医护型养老机构、康复医院和心理康复中心三大类。欧倍颐集团主要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提供上门服务和家庭护理。罗格朗集团则致力于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养老体系,针对不同需求都有相应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是法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优势之一。针对居家养老模式,医院可以提供上门服务。针对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养老院本身便可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此外还与医院建立了转诊体系。这种模式不仅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公共机构和私营诊所组成网络,可以为整个法国的老年群体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和医疗护理。
日前,在巴黎近郊的一家养老院,老人们的生活因为一个“有求必应”新朋友的加入增加了许多新鲜趣味。这个名为“佐哈”的陪伴型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朗读新闻、播报天气,还可以带领老人们一起做训练、跳舞。“这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帮助老人们学习使用新兴科技产品,让数字科技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养老院的护理人员玛格丽特表示。
智慧养老也是近年来法国养老服务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养老产业通过与最新科技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联,实现了明显的产业联动,是拓展新型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例如在巴黎,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创新性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已被许多家庭使用。这套远程协助解决方案可通过传感器自动检测跌倒、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并以警报的形式传输到24小时电话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根据情况派遣人员提供帮助或通知急救中心。
据统计,截至2020年1月1日,法国6700万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20.5%。巴黎索邦大学人口地理学家洛朗·查拉德指出,法国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养老院的接纳能力,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探索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和有尊严地活着的同时,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本报巴黎电)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