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后,韩国也走向了“脱核电”时代

亚太日报

text

在德国宣布放弃利用核能发电之后,韩国也作出了同样的举措。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19日出席在釜山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古里核电站本部举行的古里1号机组永久关闭宣布仪式。文在寅在致辞中表示,全面取消正在准备的新核电站建设计划,不再延长核电站的设计寿命。

文在寅称,将重新研讨核电站政策,废除以核电站为主的发电政策,走向“脱核电”时代。对于目前延长寿命运转的月城1号机组,在考虑供电情况后尽快关闭。对于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古里5号、6号机组,综合考虑安全性、项目进展、投入和补偿成本、系统备用容量等,尽快形成社会共识。这暗示了有可能中断新机组的建设工作。

文在寅称,永久关闭古里核电站1号机组是走向脱核电国家的起点,是走向“安全大韩民国”的大拐点。他称,将积极扶持新再生能源、LNG发电、太阳能等替代能源产业,同时减少火力发电,提高天然气发电设备运转率。

古里核电站

报道称,文在寅称,西方发达国家减少核电站,宣布脱离核电,但韩国却背道而驰,成为核电站最为密集的国家,尽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微之又微,但若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西方发达国家,德国是率先放弃核能的国家之一。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后,当时的默克尔政府关闭德国8座正在发电的核电站反应堆,并决定在2020年前分批关闭另外9座核电站,实现全面放弃核能。

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发达,自核电开始启用以来,并未出现过核泄漏问题。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并没有十足信心。

德国放弃核能与其民众多年反核有关。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使核能的利用成为民众激烈争论的话题。例如,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的一个老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被停工。

1988年下马后的德国哈瑙核工厂

此外,德国民众对核能的反对,除了对其后果的担忧之外,也和高昂的维护费用也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转,德国每年需要最多5000万欧元(约合4.64亿元人民币)的维护费用。

同样,在2015年,作为世界核电列强,法国也宣布削减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这一年,法国国民议会(下院)通过了能源转换法案,法案规定最迟到2025年把发电量中的核电比例从目前的75%下调至50%。

法国的核电比例居全球首位。法案提出了6个数值目标,包括下调核电比例、最迟到2030年将化石燃料消费量比2012年削减30%。法案不允许增加核电发电量,并规定要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约32%,相当于2012年的2.5倍。

文在寅称,新政府将确保核电站安全视为决定国家存亡的重要安全问题加以对待,将核电安全委员会升格为总统直属机构。

文在寅还称,新政府将开启脱核电和未来能源时代,扶持新再生能源、LNG发电、太阳能、海洋风力发电等清洁安全能源产业。将能源产业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挂钩,将其发展成为韩国的新增长动力。重整环保能源税制,改变能源高消费产业结构,整改工业用电费系统,防止工业部门过度消耗电力。拆除核电站是耗时久、耗资大、需要尖端科技的高难度作业,为此将在东南部地区新设有关研究所确保技术,积极提供支持。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韩国现今已跻身世界级核电强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之后,全球第六个能够完整出口核电工程的国家。 韩国在2009年的阿联酋核电项目订单总额达到了400亿美元。

目前,官方信号显示,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方向没有改变。2017年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中国“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与此同时,全国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机组等5个核电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官方资料梳理发现,中国新建核电机组所采用的技术为三代技术,且装机容量均为百万级千瓦以上。目前,一台百万级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为160亿元至200亿元。这意味着,8台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将达到1280亿元至1600亿元。

“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 《人民日报》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则报道中引述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的话说,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