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精致的猪猪女孩
在以瘦为美的当下,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上正有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争先恐后地给自己冠上“猪”的名号,“精致的XX后”这个名头的出场频率也颇高。按照通行的说法,“猪猪女孩”可能不具备高水准审美、外形条件也并不突出,但在打扮自己方面下的功夫却丝毫不比各位博主少,有时哪怕只是下楼去倒个垃圾,她们也会花上两个小时化妆。
“猪猪女孩”据说最早产生于一位微博用户@休闲璐发布的内容,她指出猫猫狗狗已经过气,猪将是下一个人们追捧的动物,并且给出了猪猪女孩的定义,指那些又笨又傻,笑点很低,神经比较大条但对朋友十分仗义的姑娘,但并不带有明确的贬义。后来,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又为猪猪女孩加上了“精致的”定语,比如她们热爱自拍,不是妆容精致就是面膜加持,通常是生活在都市的白领女生或者在大学中享受校园生活的学生族,口中嚷着“今天也是精致的猪猪女孩”或“即使生活艰难险阻,也要坚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但其所谓的“艰难生活”顶多也只是加班出差、赶ddl、或是一些“先天不足”的烦恼。
随着流行语一起盛行起来的是配套的表情包,英国学前教育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主人公小猪佩奇的形象被网友拿来当成了“猪猪女孩”的教科书范本,由于小猪佩奇动画风格极简,表情主题一目了然,再加上文案引导,用成年人娱乐八卦中的流行用语和动画本身低龄化的内容形成反差,则成了网友斗图的海量表情包库。除了佩奇以外,一个带有婴儿肥的女孩照片也被拿来贴上了精致猪猪女孩的标签。
乐观和上进是猪猪女孩生活态度里的关键词。有网友发现,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高度符合这类型女孩的定义,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剧中女主角几乎每十分钟就要换一套服装,其中一段经典片段更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中,麦瑟尔在和老公互道晚安关灯睡觉后,偷偷趁老公睡着起身去洗手间卸妆、卷头发,又赶在老公醒来之前去洗手间化好裸妆、弄好发型,再回到床上假装睡着。不幸的是,没多久麦瑟尔就经历婚变,但丝毫没有影响她保持独立而精致的生活状态,让一众“猪猪女孩”瞠目结舌,视她为榜样。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片段
“浅薄”的精致
“精致的猪猪女孩”渐渐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演化成了一种人设标签。这种现象级语汇依赖于病毒式的传播,提醒着每个人在网络热点上都不能掉队。语言学中有“模因”一说,即信息在广义上的模仿过程而被复制,是大多数网络流行语背后的传播动因,用户在模仿的过程并不自知,但却不知不觉中复制了信息源,每一个网民个体都构成了模因的一部分。
标签背后代表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站队。类似标签的应用近年已经从蛇精发展到了猪精,又有了最近的佛系和中年少女,也许每个人都能在时兴的流行语后对号入座。
某种意义上,“猪猪女孩”代表着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定语“精致的”,可以看出在当下物质消费水准被推上新高度的环境下,大众对生活标准有了新的要求。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如各类型品牌都在利用新的消费需求进行营销,试图创造出一个消费不断在追求升级的氛围和文化。
是微博上的美妆大V们最早打出了“精致的猪猪女孩最爱的韩妆限量”等名号,博主和KOL的博文也把“精致的猪猪女孩”作为宣传角色给消费者安利口红眼影等产品,不然就是从护手到护发等局部护理产品的推荐,家居日用品等快消品牌也在教导消费者注意细节,称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精致”,而餐饮美食的网红店更是抓住机会吸引本就爱吃爱拍照的猪猪女孩。
不过,这些所谓的“精致”更多浮于表面,是外显式的精致、让别人看得到的精致——即使穷到回家啃馒头也要买下博主推荐的眼影盘,每个也许过得不怎么好的猪猪女孩,也都要让自己“看起来过得很好”。这是一种表演,是不带没任何情感倾向的最普遍的日常生活。
只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表演在虚拟化空间里拥有了更为独立的舞台。如今,网络和媒体拥有了明显的工具化特征,暗藏套路和技巧,相比于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现在的人们省去了面对面的尴尬和隔阂,缩短了从相识到相知的时限,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屏幕上的文字和图片就可以树立对别人的印象,这使自我展示的过程更加容易且快捷,也变得更加容易被操作。
事实上,对于“精致的猪猪女孩”来说,是“精致”在定性该词的价值取向,它体现出了女孩们对生活有所控制的愿望。“猪猪”不过是以退为进,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社交网络上的自夸显得更为含蓄。毕竟,姑娘们都是从好几百张自拍中挑上一张再P上俩小时才发到网上,又有谁真的觉得自己是“猪猪”呢?
现代女性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她们需要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增加对生活的掌握,在加班工作和养育子女之间忙得蓬头垢面时,可能敷个面膜或者涂个口红都可以让自己从其中跳脱出来,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对生活的“可控性”,生活可控性的提高和生活满意度成正比,也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相较于更早流行的带有贬义的“猪精女孩”,“猪猪女孩”是乐观派的自嘲,它给了女性一个“示弱”的台阶,宣告她们在坚强背后,也可以有更多不依附于人、不取悦于人、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个性和选择。
网络游民的归属感
不过,这代表着“精致的猪猪女孩”是一种女权主义吗?答案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美国,曾经也出现过一股“猪猪女孩”风潮,它就是诞生于1974年的Miss Piggy。你一定见过她的样子或看过她的故事,在美国电视节目《布偶秀》中,猪猪小姐Miss Piggy在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上长大,因为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对她也不好,Piggy从小的成长环境就很糟糕,这催生了她想要离开家乡参加选美比赛的想法。自此之后,Miss Piggy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如何成为一个后天美女的励志故事,她上进乐观、永不言败,看起来很像是“猪猪版”日本网红渡边直美。越来越有名的猪猪小姐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综艺秀,这也是上个世纪唯一以女性角色为主的电视节目。随着这个角色的走红,Miss Piggy在当时美国的女权运动大潮中悄然成为担当,宣告着受困于家庭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女性有权力也应当有勇气追逐梦想。
而当美国的中上层女性在家庭和事业、自我追求和社会认同中平衡和取舍时,如今生活在中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在面临着同样的课题。曾有一篇名为《为什么斯堪的纳维亚的女人令全世界嫉妒》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文章写到:“2013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冰岛的女人基本上拥有一切(指家庭、工作、政治经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个人的幸福),在芬兰、挪威以及瑞典的姐妹同样过得相当不错。在这份报告中,这些国家占领了前四名,而美国却排在令人沮丧的第二十三位,比去年还略有下降。”因此,作者指出美国女性因为男女平权不被满足曾在社群中找不到归属感,而在中国的2017年里,从SKII“小梦想VS大无畏”的广告片到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欢乐颂》等,女性话题也在不断地被提出和议论。
Miss Piggy成为家境贫寒的女性奋斗的标杆
但事实上,喻物于人并不只发生在女性身上。此前最流行的莫过于将男友划分为犬系男友和猫系男友,犬系男友指代的是那些性格较为主动和外向,喜欢运动玩闹,有些神经大条的男生,而猫系男友则说的是比较内向高冷,经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不善与人打交道但心思却十分细腻的男生。除此以外、还有领导力爆棚的狮子男友、温暖的考拉系男友等说法,这到底是对动物的拟人化,还是对人性的拟物化,其实并不好区分,但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一种符号化。
符号方便人们自我定义、寻找同类,也促进着商业世界对消费者进行解构。在数字经济上,符号化的群聚效应在女性身上要比在男性身上明显得多。“她经济”决定了女性是移动互联网上最大口碑扩散群体,她们在购买特定物品的时候,如果遇到了购买相同物品的人,会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些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符号化有了急速发展的空间,网络用语和图案都成为符号化的载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年轻的网民造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年轻化,他们对于网络用语和符号的加工更偏向戏谑讽喻的风格,但不管是自黑还是吐槽他人,这都是向身边人发送确认是否是同类的信号。在这一点上,人类和任何哺乳动物无异。
这也是如今各大品牌都在培育社群的缘由,这种战略所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提供归属感,就像过去的人们通过身上的纹身来划分部落一样。从“猪猪女孩”“佛系女孩”到“犬系猫系男友”,无不是对身份的识别和辨认,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凡是能够言说的世界,就是我们能够掌握的世界。如果不能言说出来,也就是不能把它符号化、简化的世界,我们只好保持沉默。”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