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倫敦選出首位穆斯林市長說明啥?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儲殷

薩迪克汗當選倫敦市長。(圖片來源:美聯社)

近日,倫敦選出第一任穆斯林市長引起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對於堅信多元主義的歐洲自由派來說,穆斯林市長的出現,是令人鼓舞的種族融合、文化融合的象征,而對於相信文明沖突難以避免,對歐洲伊斯蘭化憂心忡忡的保守主義者來說,則是一個危險的佔領信號。

倫敦選出第一任穆斯林市長,與其說是歐洲伊斯蘭化的例證,不如說是穆斯林融入歐洲社會的一個成功個案。薩迪克汗不僅是一位深諳歐洲價值的人權律師,而且有着豐富的政治實踐經驗。他更可能是一位信仰伊斯蘭教的歐洲人,而不是將信仰淩駕於公民義務之上的政教合一的使徒。事實上,大多數對薩迪克汗的猜疑,多半是基於教派、種族的歧視,不僅上不得臺面,而且也很難為大多數理智健全的人所接受。

英國穆斯林協會去年公布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5年在英國生活的穆斯林人口近280萬人,與10年前相比增長近一倍。(資料圖片)

隨着穆斯林人口的快速增長,歐洲國家的政治生活當中也出現了更多穆斯林背景的政治人物。坦率而言,在穆斯林人口占有相當比重的倫敦市,一位具有穆斯林背景的市長不僅不令人意外,而且合乎情理。今天許多人的莫名驚詫,也許恰恰說明穆斯林群體長期以來被不公正地排除在政治過程之外。

如果說,在以前,由於歐洲各國穆斯林群體長期受制於地方主義、派系主義、部族主義而難以有效地團結起來對政治施加影響,那麼在歐洲各國主流人群對穆斯林階層猜忌心日益加重的今天,這種來自於外界標簽化的排擠則有助於不同穆斯林社區、團體更緊密地結合。這種由於外部壓力而發生的內部聚合將讓穆斯林群體越來越容易在日趨“極化”的西方政壇發揮影響力。

薩迪克汗5月4日在倫敦走訪街區攤販。(圖片來源:法新社)

盡管許多人對穆斯林群體抱有敵意,對文明沖突深信不疑的右翼,一直渲染穆斯林群體佔領歐洲的可能性,但事實上這種局面很難出現。這是因為,一方面隨着伊斯蘭極端主義者遭到越來越大的打擊與厭惡,以及沙特等原教旨主義色彩較濃的國家陷入經濟危機,伊斯蘭運動正在發生轉型。更加溫和、世俗的伊斯蘭運動正在成為主流。另一方面,恰恰是隨着穆斯林更為積極地參與政治,他們也將接受更多歐洲政治的遊戲規則,並在這個過程中被更多地歐洲化、現代化。

所謂伊斯蘭與歐洲文明格格不入、難以同化的武斷看法,其實刻意忽略了種族區隔、文明沖突背後的階級因素。穆斯林人群從來不是因為拒絕融入歐洲主流社會而自我隔離,恰恰相反,他們是因為貧困、歧視的原因而被迫聚集於社會的邊緣角落。

薩迪克汗(中)在點票途中,抵達倫敦市政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事實上,每當穆斯林家庭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成功與社會地位,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傾向於搬出穆斯林的聚集區,而與更為富裕的階層住在一起。很多人總是拿清真寺數量的快速增長來說事,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清真寺數量的快速增長雖然的確有穆斯林信徒增長的原因,但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穆斯林群體之間的派系林立,不同教派、不同地區甚至不同部族的穆斯林仍然傾向於各自聚集在各自的宗教空間之中。同樣值得指出的是,清真寺數量的快速增長也源自於穆斯林互助、社交的實際需要,窮人往往比富人表現出更多的宗教虔敬,不是因為他們更容易被教義洗腦,而是因為他們比富人更需要宗教組織的幫助。

作者簡介:

作者儲殷,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海外利益保護、國際關系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