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綜合媒體報道,中國牽頭籌建亞投行,各國紛紛響應,美國斯人獨憔悴。美國的傳播媒體、專業刊物無不問道,怎麼會走到這一步?美國的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4月1日報道,一個多星期來,美國《華盛頓郵報》已連發兩篇社論,先以“挫敗,繼之以“重大挫敗形容美國處境。因為奧巴馬政府開始時掉以輕心,並要求各國不要加入,最終卻擋不住趨勢,如今尷尬不已。
外交策略有問題
《福布斯》雜志刊登的《美國已然失去了全球視野嗎?》一文指出,許多重要盟國陸續加入亞投行,意味美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式微,更意味外交策略有問題。今天這種發展,要從美國強迫歐洲國家制裁俄羅斯開始。制裁俄羅斯並不符合歐洲國家利益;歐盟各國不得已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如今在亞投行一事上,如果再度屈從美國,豈不顯得他們是美國豢養的哈巴狗?
文章說,到了今天這步田地,如果把責任全推給奧巴馬政府,並不公平,因為國會也有責任。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向國會提出改革方案,把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表決權比例由3.81%提升至6%,但國會卻遲遲沒有動靜。
美國需要新視野
報道說,至於美國的下一步,《波士頓環球報》社論認為,美國應以積極的態度因應情勢,讓正在崛起的中國進一步融入多邊金融機制。因為諸如世界銀行、IMF、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長久以來,美國施展了過大的影響力。
《福布斯》也指出,美國需要新視野,這個新視野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更新領導風格,例如改革美日主導的亞銀;另一個是准備與中國分享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例如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這些評論指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讓中國擴大參與,有助於美國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拒絕中國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TP),或者抵制亞投行,意味著告訴各方,美國依然有能力孤立中國;然而這恐怕只會讓美國自己陷入孤立。
也有評論稱,美國加入亞投行不是為了改變中國,而是為了確保仍居主控地位的美國,與正在崛起的中國進行“廣闊的、持續的交往,也讓這兩國建立機制的、和平的調適方式,促進長久的和解。所以不論這個多邊機制是美國設立的,還是中國設立的,美國都應以建設性態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