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地借鑒運動員培養體制

APD NEWS

text

編者按:2012年倫敦奧運會正在進行中,香港運動員已取得37張倫敦奧運會“入場券,數目創歷屆之最。年初,香港特區政府更是在2011/2012年度財政預算中撥出70億元建立“菁英運動員培養基金。儘管如此,香港體育協會暨香港奧運委員會義務秘書長彭沖卻表示,僅靠巨額公幣,而不是完善的運動員培養體制來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積弱多年的香港體壇將難有新氣象。

APD記者:首先恭喜您,香港在入圍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人數上創下新高,回顧歷史,如何看待香港體壇幾十年的進步的?

彭沖: 這次我們入圍的運動員是歷屆之最,除了我們的優勢項目,像乒乓球,風帆,擊劍,還入圍了一些其他項目,例如體操,這是倫敦奧運會的進步。但是必須看到,雖然香港的運動水準在亞洲可以算占一席之地,但始終無法和世界級的高手分庭抗禮。其實早在1952年香港就已經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了,當時還是在英國統治下,得不到殖民政府的支持,只能靠商界的私人資助,經費都湊不到,更不用說提高成績了。之前96年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獲得奧運金牌的時候說,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其實她是想表達,香港運動員不想成為垃圾。回歸之後,香港運動員取得了很多好成績,特別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8金、15銀、17銅。現在的倫敦奧運會,我覺得不能說一定要他們獲得金牌或獎牌,畢竟我們和世界水準還是有差距的,最重要的是在世界性的比賽中提高自己,讓廣州亞運會的好成績不至於曇花一現。

APD記者:目前香港體壇在培養專業運動員時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彭沖: 最主要的是沒有一個所謂 的全面的政策,也沒有像國內一樣的體制評選測試。內地的體育事業現在能夠成功是多方面的,一是國內的選拔體制很好,可以讓民眾參與,然後從中挑選菁英運動員;另一方面就是硬體設施好,北京從1990年亞運會時就增加了很多大型基建,2008年北京奧運會又增加了很多先進的場地和設施,這些都是香港比不了的,08年奧運會的成功很值得香港學習。群眾體育和精英運動不同,現在香港只是加建了很多室內的體育場,很多都是沒有座位的,而大部分可以用作大型比賽場館的運動場,都是2000年前建的。

APD記者:政府有什麼改進和推動的措施?

彭沖: 有幾個方面的,一是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在年度財政預算中撥出70億元建立了“菁英運動員培養基金,但我個人認為政府只是將獎金提高,和把錢都砸進香港體育學院,就像上一個問題說到的,應該有一個全面的政策才行;另外,我們也開始推行系統的教練培訓計畫,讓他們更好的培育香港體壇的苗子,這個還在初步階段,還要研究怎樣去訓練他們,怎樣幫他們取得全球認授的資格;最後一個就是港協從2008年就開始推行的“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畫,鼓勵有潛質的年輕人無後顧之憂地加入精英運動員的行列,我們會資助合資格的退役運動員,讓他們重返校園,教他們怎樣謀生,怎麼寫申請書,怎麼去應徵,我覺得這是香港體協比較超前的地方。

** 彭沖**

**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義務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