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27日電隨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怎麼就這麼低
新華社記者趙小娜
孫聞
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大幕落下。“反歐”政黨大出風頭,理論上可以拿下歐洲議會全部751個議席中的逾140個議席。持續低迷的投票率被認為是令極端主義政黨有機可乘、成功“逆襲”的主要原因。
根據歐洲議會選舉官方網站27日公佈的結果,在歐盟28個成員國逾4億選民中,參加此次選舉投票的選民比例為43.09%,與2009年選舉創下的43%歷史最低投票率基本持平。
歐盟成員國中,斯洛伐克投票率僅有13%,創下成員國投票率歷史新低,捷克投票率不到20%,波蘭、斯洛文尼亞、匈牙利以及2013年才入盟的克羅地亞投票率也都低於30%。
自1979年歐洲議會選舉採取直選以來,選舉投票率由62%一路下滑,跌至43%。作為衡量歐盟支持率和合法性的重要指標,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緣何持續低迷,各方說法不一。
曾經有人將低投票率歸咎於歐洲議會權限過窄。對此,於2009年生效的《裏斯本條約》為歐洲議會擴展了很多權限,然而即便這樣,也沒能幫助扭轉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低迷的尷尬局面。
事實上,選民對歐洲議會權責和運作了解甚少,他們關心的是歐洲議會能否真正代表自己利益。歐洲議會議席按照成員國人口進行比例分配。因此,歐洲議會內部,各國聲音便會有大有小。並且,當選後的議員按照政治派別組成黨團工作,而非按照國別工作,各國選民訴求難以直接得到滿足。因此,長期被歐洲議會“忽視”的選民如何能夠對選舉保持熱情?
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東歐國家過低的投票率扯了整體投票率後腿。在歐盟東擴10週年的背景下,過低的投票率表明中東歐國家與歐盟的融合度還遠遠不夠,對歐盟的歸屬感仍舊不強。
低投票率之所以對極端主義政黨有利,在於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各成員國國內政黨的民心向背,相當一部分選民選擇利用手中的選票“懲罰”執政黨。受此因素推動,一些小黨和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異軍突起”便不足為奇了。此外,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衝擊,歐洲民眾對歐盟機構及領導人工作效率和執政能力產生諸多不滿,從而選擇拒絕投票或支持反歐盟、反移民、反歐元的政黨。
回望這次歐洲議會選舉,1600萬歐元的造勢資金、遍佈網絡社交媒體的官方賬號、重金打造的專款網絡遊戲……毫不誇張地說,歐洲議會為吸引選民參與選舉,可謂“費盡心機,博君一票”。但是,除非選民能夠看到他們的投票與歐盟的決策之間有更緊密的關聯,否則種種花哨的宣傳造勢都是枉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