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外媒稱,美國麥當勞和經營肯德基等的美國百勝餐飲集團兩家公司已開始調整中國戰略。麥當勞1月9日決定以20.8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中國國有綜合企業中信集團等。百勝也在此前拆分了中國業務。美國餐飲企業的兩強均未能充分應對中國消費者嗜好的多樣化,業績陷入低迷。隨著顧客流向競爭對手,業務重組成爲當務之急。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日報道,中信于9日正式公布了業務收購計劃。該公司將與美國投資基金凱雷集團共同收購麥當勞的中國子公司,成立新的運營公司。新公司的各方持股比例分別爲中信52%,凱雷28%,麥當勞20%。計劃2017年夏季之前完成收購。
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合計運營約2400家店鋪,員工人數超過12萬。新公司將獲得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麥當勞加盟店20年的運營權。今後5年除了以門店數較少的地方城市爲中心新開設1500多家門店之外,還計劃推進改良商品菜單。
一方面,經營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百勝2016年10月拆分了中國業務。拆分出去的公司接受了中國阿裏巴巴集團等的出資。正力爭通過積極引入阿裏巴巴的支付服務等,提高競爭力。
對“食品安全”應對不力
最近幾年業績增長持續陷入停滯的兩家公司有諸多共同點。比如都是在1989―1990年進駐中國的老牌外資企業,在當時的中國,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僅存在新鮮感而且本身的競爭也較少,因此一舉擴大了門店網絡。伴隨中國經濟增長,麥當勞和肯德基一直被視爲“富起來的象征”。
然而,在之後發生的兩個問題引發了顧客的不斷流失。一是對“食品安全”應對不力。2014年7月,兩公司的食材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使用過期雞肉一事被曝光。發綠的雞肉在電視上被大肆報道。這一事件後,兩家公司的銷售額大幅減少。
另一個問題是,隨著經濟增長,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的嗜好趨于多樣化。
據業界團體中國飯店協會統計,2015年中國的餐飲市場規模比上年增長11.7%,達到3.231萬億元。雖然保持增長,但起拉動作用的是當地的新興餐飲企業和以美國星巴克爲代表的咖啡連鎖店。
地位被星巴克取代
星巴克提出了到2021年將中國的門店數量較目前增加一倍、達到5000家的雄心勃勃的開店計劃。一杯拿鐵咖啡的價格在中國約爲30元,並不便宜,但作爲年輕人休閑放松的場所而受到青睐,作爲新富裕的象征,取代了麥當勞等。
進入2016年後,兩公司的業績呈現了複蘇的迹象。但在7月份後,中國百姓作爲對插手南海問題的美國的反抗,各地爆發了抵制運動。兩公司的業績再次惡化。
兩公司力爭通過注入中國資本等盡快實現經營重建。不過,恢複已經受損的形象並非易事,業績恢複的前景浮現著不透明感。
不用再投入,但可以參與決策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麥當勞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魯克在接受采訪時稱,將中國業務出售後,麥當勞將不必再爲在中國開設更多的門店來買單。伊斯特布魯克此前曾表示,他希望中國能夠成爲麥當勞的第二大市場,目前中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排名第三位。
伊斯特布魯克稱,上述交易將給公司帶來商業上的成功。他說,麥當勞不用向市場投入資金,但可以參與決策過程。
據知情人士稱,未來麥當勞將抽走約6%的銷售收入,是百勝旗下德基(KFC)和必勝客(Pizza Hut)品牌在中國獲得的3%抽成的兩倍。該人士稱,根據這項20年期的協議,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許經營授權費還將上升。一位麥當勞的發言人未就上述條款置評。
知情人士表示,各方磋商協議花了約七個月時間,近期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在中國政府控制資本外流之際,麥當勞將如何把獲得的收入彙出境外。目前資本賬戶下超500萬美元的海外支付將報政府審批。
伊斯特布魯克承認,今後將資金彙出中國將是頭號難題,不過他沒有詳述。此前麥當勞將從中國取得的大部分利潤重新投資在中國。
當前,麥當勞和其他許多大型連鎖餐廳都在轉向所謂的輕資産結構,實質上就是保留品牌但出售門店。在這種模式下,公司可以獲得銷售額的一部分,而無需承擔因員工隊伍龐大和營業場所廣泛而産生的成本及債務。
伊斯特布魯克稱,麥當勞的長期計劃是將95%的門店轉爲特許經營店,公司准備在韓國展開類似的出售。他表示,麥當勞沒有在俄羅斯剝離資産的計劃,該公司在當地擁有並運營大約600家門店。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