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大公報》、《信報》等多家香港媒體報道,受到收入持續減少,加上多個業務大幅減值拖累,滙豐控股(00005)交出令人失望的成績單。稅前盈利錄得71.12億(美元,下同),按年大跌62.3%,遠差於市場預期,而純利更少賺近90%至12.99億元,創1992年後新低,而去年第四季更錄得虧損44.4億元,是連續兩季出現虧損。為挽留投資者,滙控微升末期息兼再作回購,但回購額比上次少兼低於預期,滙控股價大跌5%至65.55元,而倫敦股價更一度下瀉7%,收市最終報6.673英鎊,按日跌6.3%,折合約64.58港元。香港《文匯報》22日發表題為“匯控發展出路還看大中華市場”的文章,全文如下:
“大笨象”匯豐控股昨日公佈的2016年度業績遠差於市場預期,導致港股昨日午後急轉直下。匯控近幾年業績持續不濟,歸根到底還是早年落錯注,大舉進軍美洲和歐洲市場,以致長年要以香港和亞洲區的利潤來補貼歐美的虧損。匯控是香港本土出品的世界級銀行,最多港人小股東,香港市民對匯控有較大期待。在國際政經新形勢下,匯控有必要反思,明白未來出路正正就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市場。在中國內地經濟轉型、金融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下,香港扮演“超級聯繫人”角色,給匯控大展所長的廣闊空間,如果匯控將業務重心回歸香港和內地,與香港一同轉型發展,相信能實現共贏。
匯控業績公佈後,各大行馬上下調匯控2017至2020年度的盈利預測,個別更下調評級。觀乎匯控業績差的原因,不外乎是歐洲環球私人銀行業務的商譽減損、出售巴西業務錄得會計虧損等等。過去一年,匯控的股價大幅上升,從50元樓下升到最高近70元,但主要是以高股息率、壓縮成本和回購計劃支撐。早有專家指出,一家公司回購自家股票,證明該公司的資金沒有好出路,找不到比買回自家股票回報更高的項目,這是匯控過去幾年面對的尷尬現實。
金融海嘯之後,各大央行不斷量寬,環球資金氾濫,利息長期低企,銀行的盈利能力今非昔比。作為國際性大銀行,匯控更不時被歐美監管機構罰款。展望今年,匯控仍然面對複雜的外圍環境,英國脫歐、歐洲各國即將舉行的大選會否進一步令民粹主義蔓延、美國政府會否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等等不明朗因素,令匯控的前景更加難以樂觀。
香港市場一直是匯控最重要的盈利來源,2016年度香港地區的經調整稅前溢利就佔整體超過42%。只是早年匯控立志要發展“環球金融”,不斷在北美、南美和歐洲開疆拓土,高峰時業務遍及88個國家,卻偏偏遇上金融危機洶湧來襲,落得損手爛腳。近年匯控似乎痛定思痛,早前出售巴西業務,將資源重新調配至亞洲區。前年更傳出匯控打算遷冊回港,一度令股價突飛猛進,說明市場十分認同匯控將業務重心回歸香港和亞洲。
事實上,匯控的發展出路就在大中華地區。隨中國內地經濟轉型至高增值製造業和服務業,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而中國內地持續推動金融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給香港創造巨大商機,香港只要持續根據“發揮自身所長、配合國家所需”的原則謀劃長遠,發揮好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作用,未來前景值得看好,匯控如果與香港發展同步,將是再創輝煌的正確方向。(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