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精准追踪每一个病例,摸清病例发病14天内的详细行动轨迹,为疫情分析提供依据。 受访者供图
** (抗击新冠肺炎)江西“流调侦探”在武汉“战”役**
中新网南昌3月19日电 题:江西“流调侦探”在武汉“战”役
作者 徐雅金 陈姝慧
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精准追踪每一个病例,摸清病例发病14天内的详细行动轨迹,为疫情分析提供依据;他们与时间赛跑,对患者和疑似病人做耐心细致地询问,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关怀着每一个患者和疑似病人;他们在这场疫情病毒阻击战中,扮演着“侦察兵”的角色,用最短的时间准确找出确诊、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者,从源头扼住病毒传播“咽喉”。他们就是江西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防疫队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人员。
** 进社区、下街道 临危不惧勇担当**
宗俊是流调组组长,来自江西省疾控中心,业务精湛、为人谦和。他带领队员精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认真排查密切接触者,及时撰写流调报告,科学研判疫情。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的第二天,宗俊带领队员们接手了5起新发聚集性疫情的流调处置工作。其中一起疫情的地点是江夏区最偏远的街道,宗俊带着年轻的队员冒雨奔赴现场,历经近2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通过实地走访和询问,查找蛛丝马迹,为整个疫情判断提供可靠的证据。
进社区、下街道,他们调查患者,排查密切接触着,无论刮风下雨,调查的脚步从不停歇。抽丝剥茧、追踪溯源,无论白天黑夜,疫情的研判从不间断。宗俊带领队员们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江夏区新冠肺炎疫情作出全面的评估,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出科学的建议,评估报告得到江夏区疾控中心领导的一致好评。
** “安抚+宽慰” 用爱温暖患者心**
两个多月的疫情,让武汉人民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队员们在流调过程中先跟他拉家常,关心他身体生活状态,营造放松的聊天氛围,用心用情消除患者不安和焦虑,取得群众理解。
图为江西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防疫队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人员。 受访者供图
萍乡市疾控中心李润萍是流调组年纪最大的,今年45岁,有着丰富的流调经验。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对1名病人进行电话流调。
“医生,我会不会死啊?”电话那头,传来病人不安的声音。李润萍立即警觉起来,语气温和地说:“你不要紧张,要有信心。我是从江西来支援武汉的,国家派了这么多医务人员来支援,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的。”“呜呜……”病人竟然开始嚎啕大哭。“你别哭,那么多病人都出院了,你一定可以痊愈的。”
流调的过程中,病人情绪非常激动、一直哭泣,李润萍用温柔的话语安慰。“谢谢你们不顾危险,这么大老远的过来帮助我们。”病人边哭边说,“我就是害怕,现在觉得心里踏实一点了,因为你们都不怕,谢谢你,医生。”见病人情绪有所缓和,李润萍继续安抚、宽慰,通过近2个小时的沟通和疏导,最终顺利完成了流调。
** 不放过任何可疑信息 重走患者走过的路**
密切接触者,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的“炸弹”,流调就好比“排雷”。流调人员精准追踪每一个病例,摸清病例发病前14天内的详细行动轨迹、可能的暴露史和所有的密切接触者等信息,揪出隐患切断传染源。
来自赣州市疾控中心的黄仁发是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研究生,工作严谨,心思缜密。“买烟的超市规模多大?”“晨练场所周围的环境如何?”“村子里有没有病人?”……
针对流调手稿中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为保证每一个时间点都要完整衔接,不能有空档。黄仁发提议说,“我们还是去实地走一遍吧。”“好,我跟你去。”回话的是张红进,来自江西赣州市章贡区疾控中心,老家是湖北黄冈人。作为湖北人,他一心想为家乡人民多做贡献,处处冲锋在前。
“从这里到晨练场一路没有很多建筑,很空旷”“村里还有1例病人,他家离这里不超过50米”……为确保信息准确,两名队员把调查对象去过的地点、就诊过的医院都实地重新走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信息,不漏掉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
针对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流调队员历尽千辛万苦,不停地说话引导对象回忆过程,只为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来自江西吉水县疾控中心的胡万峰是组里年纪最小的,队里唯一的90后,孩子只有8个月。这天傍晚刚回到驻地的他,突然接到任务,他来不及吃一口饭,就迅速冒雨赶回单位,和江夏区疾控中心队员前往社区开展调查,调查一做就是3个小时。
社区干部知道胡万峰是江西支援的队员,动情地说了声:“老表,你辛苦了!”又冷又饿的胡万峰说:“有这一句老表,再苦都值得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