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謝希語 顏昊)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所謂最終裁決,13日出版的香港主要報紙對此表示反對,認為仲裁結果罔顧歷史與法理事實,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只是“廢紙”一張。
《大公報》發表社評指出,海牙仲裁庭所謂“裁決”罔顧歷史與法理事實,肆意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是對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粗暴侵犯。仲裁庭否定了中菲間存在的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協議,接受菲單方面提出的仲裁請求並作出裁決,完全背離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目的和宗旨,損害了國際法的完整性和權威性,為濫用《公約》開了一個惡劣先例。
《星島日報》社論表示,根據國際法,國與國之間須在雙邊友好協商未能解決爭議後,才可以提出仲裁。此次中國和菲律賓沒有就南海問題作出磋商,菲律賓即單方面尋求仲裁,並不符合法定仲裁條件,但仲裁法庭卻仍然開庭審議,因此這個仲裁本身是否合乎法律程序,實在大有問題。
《明報》發表的社評認為,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國對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仲裁庭卻對此完全無視,徹底否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此外,仲裁庭將南沙群島所有海上地物都裁定為岩礁,令人費解,這樣的裁決讓人聯想到是出於政治考慮和政治操作。
除了質疑仲裁庭裁決的合法性,香港輿論還對做出裁決的仲裁庭本身的中立性和公正性提出疑問。多家媒體注意到仲裁庭五個仲裁員的身份背景,質疑仲裁庭本身人員組成有失公允。
《東方日報》評論認為,仲裁庭的公正性一直備受質疑,它起碼是深受西方輿論影響的。而西方輿論經常將中國妖魔化,仲裁庭的這一裁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已不言而喻。仲裁案就是一場鬧劇,與其說是“仲裁”,不如說是“偏幫”。
《明報》社評認為,仲裁庭的裁決客觀上使南海爭議更加複雜化。若各方埋首纏鬥,得到好處的或許只有域外國家,當事國極可能各敗皆傷。期望東盟諸國領袖展示政治智慧,為南海的穩定、和諧、發展和繁榮奠基。
《文匯報》社評表示,誰在遵守和維護國際法,誰在曲解和踐踏國際法,事實已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仲裁案的幕後反映出某些外部勢力企圖借南海問題來圍堵中國的戰略圖謀,其目的根本不是對外宣稱的所謂主持國際正義,而是要借此來遏制和圍堵中國,破壞地區的和平穩定,阻撓中國和平崛起的步伐。
香港網際網路新媒體《香港01》評論認為,南海爭議不僅是一個複雜的法律問題,更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期待這樣的爭議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根本不切實際,南海仲裁結果更不可能為解決問題提供任何捷徑。正視南海問題的複雜性,思考解決南海爭端現實可行的途徑,避免零和博弈,才是各方應該著力的地方。
《香港商報》的評論員文章指出,中國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這一堅定立場,代表了國人心聲,也獲得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這場仲裁鬧劇已結束,歷史終將證明,誰才是國際法治與秩序的真正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