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奪得“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的梁博。 圖片來源:光明網。
圖為哈林和弟子吳莫愁同台演唱。 圖片來源:光明網。
30日晚,《中國好聲音》第一季落幕。這檔引自荷蘭“The Voice的電視音樂綜藝節目,在給觀眾帶來不一樣體驗的同時,也展現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探索新空間的努力。
《中國好聲音》由浙江衛視正版引進,節目形式簡單:那英、劉歡、庾澄慶、楊坤四位中國音樂界最具實力的音樂人擔任導師,現場選拔唱功非凡的“好聲音,併為優秀學員提供專業的音樂指導和幫助。
在沒做太多宣傳的前提下,節目首期播出便一炮而紅,收視率超過國內最火的綜藝節目;此後,節目一直牢牢佔據著地方綜藝節目收視率的頭把交椅,並屢屢刷新收視紀錄。《好聲音》由此也成為商家的寵兒,一條15秒的插播廣告售價高達50萬元,創下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廣告新高。
據《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介紹,為確保節目品質,精良製作的理念貫穿節目始終。為捕捉到每個學員、導師和親友團的表情和動作細節,每集不到90分鐘的節目,節目組27臺攝像機同時攝錄,調用素材量達到10000多分鐘,片比高達130-140:1,是國內同類節目的至少40倍。
此外,為學到“The voice版權方的精髓,節目組認真比照學習海外節目的流程、布景、燈光、臺詞腳本,甚至攝像機光圈調校的標準,“綜藝節目的成功秘籍,往往就隱藏在這些高度專業化分工的操作細節背後。
事實上,從一枝獨秀的《超級女聲》到幫助都市男女尋找真愛的《非誠勿擾》,再到街談巷議的《好聲音》,短短7年,熱播節目不僅繁榮了中國電視屏幕的內容表現,也將觀眾帶入了前所未有的視聽新世界。而與此同時,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也走過了風光無限、卻又備受爭議的7年。
“近年來,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正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浙江廣電集團總裁王同元說,過去是陽春白雪,“叫好不叫座,後來一段時間則是一味降格以求,講炒作、搏出位,迎合低級、獵奇、娛樂至死的媚俗文化。
為了快速達到“馬太效應,有的節目不惜花掉製作費的一多半來邀請明星,也有節目整個製作成本才1000多萬元,而用在宣傳上的費用就高達3000萬元……“這樣的彎路浙江衛視都走過,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直言不諱:“但我們漸漸認識到,這樣的發展就像飲鴆止渴,是不可持續的。
4至5年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生命週期,許多成功的節目都沒走出這個盛極而衰的怪圈。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如何跨越“七年之癢?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的電視綜藝節目都來自於對國外成功節目的“山寨和模倣。山寨之後還有山寨,並一度陷入“連環抄襲的怪圈。而在浙江衛視獲得“The Voice正版授權之前,上到央視,下到地方衛視,類似《好聲音》的盲聽盲選、導師轉椅等音樂選秀模式也已屢見不鮮。
反觀《好聲音》取得巨大反響的一大原因,就是它超越了其他電視臺“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的簡單模倣,開始“摒棄山寨,原版引進,精妙學習,地道製作。
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孟建認為,一檔成功的節目,必須符合“品質、品位、品格三個條件:製作精良,畫面好看,給人以視聽享受;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思想高度;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好聲音》符合了前兩項,但在自主創新方面,中國電視綜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有一天,中國的電視綜藝能由模倣和學習轉為原創,並實現價值觀和表演模式的輸出,那中國的電視綜藝或許能夠創造真正的神話。孟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