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6月28日电 题:广东交出绿色脱贫“答卷“: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作者 程景伟 林荫
一方面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绿色成为大地主色调;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加,贫困户脱贫有“术”。记者28日从广东省林业局采访获悉,广东通过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优先聘请贫困户当护林员、绿化乡村等生态扶贫途径,逐渐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丰收”。
** 生态公益林补偿向贫困户倾斜**
1999年,广东省率先施行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以发放补偿资金促保护、促增收。20余年后,这片南粤大地已划分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7212.42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45.38%,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112万亩。
生态公益林之于地方环境的意义,在于水土涵养、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则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广东累计落实中央和省财政两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201.77亿元,惠及林农559.7万户、2649.7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已从2018年的每亩28元提升到2020年的每亩40元,日后还继续提高补偿标准。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广东省提出切实摸清相对贫困村、贫困户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情况,进一步规范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优先将有相对贫困村的县纳入激励性补助范围,将激励性补助资金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同时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广东每年安排50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政村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建设,每个补助20万元,合计1000万元。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建设经济林小园和家庭小苗圃,实现四时有花,处处有庭院。另外,安排造林补贴每亩100元至200元,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近年来广东打造了一大批绿美乡村(资料图)广东省林业局 供图
** 鼓励基层林业部门聘用护林员**
清晨,山里的雾还没有散去,生态护林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穿梭在山林中,防患于未然,他们又奔走在山间的公路点,发放严禁烟火的传单。
这份职业既守护了山林,也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一份力量——利用生态护林工作,帮助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我当上了生态护林员,一定会尽职尽责管好林木,保护好自己片区的每一棵树!”韶关樟市镇生态护林员陆亦辉说。陆亦辉因留家照顾生病的父亲、年幼的弟弟与年迈的奶奶,无法外出打工,家庭经济困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帮助下,陆亦辉获得了生态护林员这一工作,每年有2万元收入。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基层林业部门在聘用护林员、专业或半专业扑火队员时,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当地贫困农户。2017年以来,全省共安排帮扶资金2870万元,用于解决聘用专职护林员资金。
广东清远古龙峡大瀑布吸引游客到来(资料图) 柳青 摄
**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生态扶贫,不仅要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还需着眼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广东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广东乡村生态治理工作要落实“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即一个公共休闲绿地、一条绿化景观路、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一片水源涵养林和一项绿色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省林业局驻湛江市揖花村工作队在村庄里种下黄花风铃木、美丽异木棉,提高绿化面积,并推动建成村文化楼、卫生站、湿地公园、污水处理池,给村庄换上了新妆,是乡村生态治理工作的典范。
如今,广东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主要以城区为重点关注区域,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向镇、村延伸,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岭南水乡型”3种类型的森林小镇。比如,茂名市依托森林小镇和乡村美化绿化示范点,规划建设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预计年接待旅客25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加13000个就业岗位。
据悉,广东省2020年计划建成600个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森林乡村、50个绿美古树乡村、50个绿美红色乡村,依托民族地区良好乡村绿化基础和生态文化氛围,打造一批精品森林乡村示范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