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线上交流的人类,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非正式语法,比方说为了保证准确传递快乐程度,哈哈是不够的,起码是五个哈起跳,或者使用 23333、LOL、ROFL 等笑容代码。
在标点的使用上,感叹号主要被用来传递友善热情,而不是严肃地 129 爱国主义演讲语气;句号则主要用于想要快点结束对话,表示“就这样,我其实不咋想和你说话”,或是用于斩钉截铁的结论后边,表示“事实如此,本结论不含任何感情色彩”,而不再是一个单纯让句子完整的小符号。
在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的一项名为“关于在社交网络里怎么运用标点符号,你都有啥心得”的调查里,就有许多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了一些新的标点使用规则,比如:和人聊天,“哦”和“哦!”、“在吗?”和“在吗!”语气差很多;尽量不要用句号。
这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语言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这些变化。2007 年密歇根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者就发现,当在短信中发送一段话时,大多数人会在句子之间使用标点,但只有 29% 的人会在最后一句话后面加句号。
另一项 2016 年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发现,人们收到单句的短信时,句号让发件人看上去没诚意/冷漠/带有情绪,比如在一段连续的有互动的对话中,一个单句回复+句号会让人觉得对方想要停止交谈或被拒绝。如果把同一句话写在便签上,加不加句号和语气的关系不太大。
他们说,这涉及到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语境转换,短信的本质是口语化交流,句号会使一条短信变得更加书面化,从而使人看上去很凶。类似的例子还有在短信中使用不规范的重复字母,比如“so so so much”看上去就没有“soooooo much”显得诚恳。
这种互联网时代出现的非正式表达规则被称作 “textese”,短信文法,或者“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 language”,即时通讯语言。它们和手机一起诞生,早期的手机由于技术受限,人们打字时键盘切换复杂,且通讯费按字符收取,迫使用户必须找到简洁的语言方式,于是就出现了 textese。
二十多年里关于 textese 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很多人担心它会毁掉语言的纯粹性,让人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变差,因而不停呼吁人们摒弃 textese ,重回传统的怀抱。
事实上, textese 的使用频率确实有所下降,但这和语言纯粹主义捍卫者的努力无关。在澳大利亚心理学家 Nenagh Kemp 长达七年的连续调查中发现,“更大的手机屏”和“键盘以及输入法的改善”等技术改变,会更显著地影响年轻人使用“textese”的频率。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最初的那些讨论也显得有些多虑,在一项加州州立大学的调查中也发现,那些在打字聊天时熟练使用标点和“2333”的年轻人,并不会在书面写作时使用 textese。
此外,根据对书写错误的统计分析,研究者认为,绝大多数书写错误不能归因于使用 textese,其中更多是在 textese 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错误。还有研究发现, 在邮件中会用点 textese 的人,在阅读理解测试中得分甚至还会高一些。
比起苦口婆心地劝年轻人好好打句号,研究者建议,应该转而引导他们掌握在不同语境中切换的能力。
在美国,已经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正式和非正式的写作课程纳入他们的课堂,教青少年在正式语境(比如严肃写作、或和客户交流)里熟练使用书面表达,在非正式场景(线上聊天,酒吧唠嗑)里熟练使用口语化表达,不管是用说的还是用写的。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