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挽救瀕臨失傳的獨有劇種高山戲

text

新華社蘭州5月26日電(記者屠國璽、梁軍)“哎呀哎嘿喲,家家戶戶挂紅燈呀嘿喲……”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新近建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裏,36歲的尹利寶演唱的傳統民間劇高山戲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目光。記者5月下旬在當地採訪了解到,這一西北地區甘肅省獨有的特色劇種,正在得到多種方式的挽救保護,以避免其消亡和失傳。

高山戲發源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至今已有七百年曆史。高山戲作為廟會、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動,是從當地民間祭祀和傳統社火中孕育、演變、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作為甘肅省獨有的兩大漢族特色劇種之一,2008年武都高山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是高山戲的唯一傳承人。”尹利寶說,受多元文化的衝擊,外出務工者增多,當地願意學習高山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目前只有十幾個劇目,業餘劇團也由65家減少到14家,來傳習所學習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尹利寶說,隨著一批年邁的老藝人相繼去世,高山戲的原始唱腔和風貌已經無處尋跡,目前處於傳承與失傳的關鍵時期。

尹利寶介紹說,高山戲通過口傳心授、無本演戲。“演故事”是高山戲的正式內容,戲劇語言是地道方言,七字兩句式的對聯體、五字四句式的絕句體、有山歌體、律詩體等唱詞形式,以及大量襯詞和靈活的幫腔形式構成了高山戲獨特的演唱風格。

目前,甘肅省這一獨有特色劇種正在得到挽救保護。當地政府還通過成立高山戲傳習所、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方式進行挖掘保護。一些民間愛好者自發創作劇目、撰寫專著,近期尹利寶就完成了相關高山戲專著和反映當地歷史變化的大型歷史劇本《米倉魂》。

作為高山戲的唯一傳承人,尹利寶希望這一傳統民俗今後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更系統化的理論研究和組織專業團體演出等方式,讓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習俗得到更好保護和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