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尼泊爾重建國際會議之前,與會嘉賓來到杜巴廣場視察。新華社發
【亞太日報駐尼泊爾記者周盛平 吳強】4月25日,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造成8000多人遇難。尼泊爾計劃委員會災後需求評估報告指出,地震已造成70億美元的財產和經濟損失,需要重建資金66.6億美元。
在兩個月後的6月25日舉行的災後重建國際會議上,尼泊爾獲得國際社會44億美元的援助承諾。但聯合國、尼媒體以及一些專家紛紛表示,災後重建任重道遠,面臨嚴峻挑戰。
聯合國駐尼泊爾負責人道主義救援的總協調人傑米·麥戈德里克說,在14個重災區,有4.35萬戶家庭尚未領取到防水布,11.7萬人露宿,100萬人需要食物救濟,90萬人面臨飲水問題,37萬兒童無學可上。
幾天前,記者走訪了位於重災區巴德崗舒達爾村的第7村小組。這裡距首都加德滿都近30公里,海拔1980多米。全組350棟房子中280多棟受損或者倒塌,近千頭牲畜死亡。
由於地勢陡峭,很難找到適合建房的平地,許多村民的臨時房屋就搭在沒有拆除的危房旁邊,距離近得讓人擔心。
錢德拉今年72歲,他和老伴晚上睡帳篷,白天在搖搖欲墜的老房子裏燒柴做飯。他的兒子比什努52歲,全家六口人住在自建的臨時房裏。比什努說,除了從尼泊爾紅十字會獲得一塊防水布以外,還沒有得到任何其他幫助。
政府規定,房屋受損無家可歸者,每戶可以獲得1.5萬盧比(16.4盧比合1元人民幣)搭建臨時住所;之後還可以獲得補助20萬盧比用於建造永久住房。
但記者了解到,全小組僅有40戶人家獲得了1.5萬盧比的補助,尚沒有家庭領到20萬盧比的建房款。許多受訪者都表示:“20萬?那太遠了,不敢去想!”
巴德崗前市長、現任制憲會議(議會)議員施雷斯塔說,要不是中國朋友的援助迅速到位,這裡的30多間臨時房屋不可能搭起來。
有效和透明地使用援助資金是國際捐資人對尼泊爾政府的普遍要求。印度外交部長蘇斯馬·斯瓦拉傑在重建會議上就提醒尼泊爾政府,“與獲得捐款相比,如何花好捐款具有同樣大的挑戰性”。為此,尼泊爾政府已決定成立國家重建管理機構,由經驗豐富的無黨派人士擔任執行總裁,直接聽命於總理。
尼泊爾14個重災區的700多所醫院診所中,近8成被毀,治療和照料地震傷員、保護數百萬易感人群的健康,是一大難題。
目前,災區的醫療服務主要靠世界衛生組織設置的臨時醫療帳篷。
此外,尼泊爾醫生、護士和護理人員也極度緊缺。尼泊爾人口和衛生部曾公開招聘400名醫生去災區工作,但應聘者寥寥,最後只能要求獲得過政府獎學金的醫學畢業生為政府衛生機構服務至少兩年。
此外,尼泊爾全境已進入雨季,發生洪水、泥石流和疾病的危險大大增加。尼泊爾震後重建困難重重,硬仗剛剛開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