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挂出一则产权转让公告,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拟转让49%的股权,这被视为中铁总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动车网络成立于2017年12月2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完全控股的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是动车网络的100%控股股东。值得注意的是,动车网络也是中铁总确定的下属企业中唯一经营动车组WiFi的企业。
早在几年前,一个19岁的男孩在火车上卖WiFi的事情曾广为流传,据说他把火车车厢变成网吧,在半小时内赚取了500块。坐着动车连着WiFi,是不少朋友的期待,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去年6月,“复兴号”在京沪线运营。按计划,高铁还将逐渐实现WiFi信号全覆盖。这样一个贴地飞行的流量入口开放了股权招标,自然成了不少人眼里的风口。那么,谁正摩拳擦掌,最终又会花落谁家呢?
有消息援引腾讯高管的话称,腾讯对此次股权招标非常有兴趣,将参与竞标。不过昨天,腾讯公关部门未能向中国之声证实此消息。
去年11月,中铁总向阿里巴巴集团抛出“橄榄枝”,称愿意与阿里这样的优秀企业合作,推进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融合”。由此看来,阿里和腾讯,或许又将在这个入口掰起腕子。
随着国企混改大幕开启,此轮股权转让早有端倪可循。今年年初,铁总党组书记陆东福在工作会议上提到“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各专业优势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混改方案,推进WiFi运营公司股权转让,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经济研究中心副所长李红昌认为,WiFi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具有一定对外经营业务特征的资产。它的边界容易划分,对运输主业的干扰比较弱,从而容易划清控制主体、受益主体和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的边界。中国铁路总公司自身更多的是一个运营服务公司和增值服务公司,从科技力量上来讲需要和社会的科技公司相合作。但在现在的情况下,更多的是科技和资本的融合。因此,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有助于它融通资本,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也符合资本、技术和市场融合的基本发展趋势。
实际上,高铁、动车WiFi领域都曾有不少运营方试水,但却多年深陷恶性竞争及行业整体亏损的困局。“复兴号”上的WiFi,有600M的免费流量上限,且必须先下载相应的APP,不少乘客还是觉得不方便,有没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呢?此外,还有不少旅客表示,现有的WiFi存在信号不稳定、网速不够快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呢?
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媒体介绍,此次股权转让是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引入并发挥社会优势资源,努力提高铁路WiFi运营服务水平。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经济研究中心副所长李红昌认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入者的方式来提高它的社会化的治理水平。通过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想更加提高其运作的效率、效益,更好地体现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化取向的意志和决心。
根据此次披露的信息,49%股权转让底价30.49亿元,一次性支付。要求意向受让方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如果是联合受让,联合体成员不多于5家,且每家联合体成员受让标的企业股权比例不低于5%。此外,意向受让方还要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支付能力及商业信用。
对于这样的条件,国资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不仅在资本上,还是资源、实力的问题,确实对一般企业来说这个门槛足够高,估计也就是和BAT差不多当量级的单位合作。
互联网专家王越认为,在竞标条件中规定类似商业信用等不可量化的指标,反映了当前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利益平衡过程。因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经营权所有权得到一定有效的保障,同时也要保障改制升级的结果会得到一个灵活的经营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活国有资产的生产效率。
对于此次高铁WiFi的竞标,王越认为是给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打开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他说:“国内社会舆论有段时间一直在讨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谁才是真正的王,或者哪一个应该重点扶持。这一次进一步地开放高铁,其实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实体经济在国家层面上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意见,就是不用再争论实体经济好,还是虚拟经济好,只有两者能够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好。优质大型互联网平台能够参与国有资产的改革,就像优秀的中小网络公司能够被大的互联网企业兼并收购一样,它不仅有利于产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而且能够助推新旧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这也是互联网从业者在新时代的新机遇。”
王越预测,此次招标局面将会非常激烈,不少互联网巨头将会争相参与竞争。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获取新增的大体量用户流量入口,另一方面是进一步融入国有资产社会化改制的良好机会,相当于他们不仅能获得流量增量的红利,同时还能收获国企改革红利。
据悉,高铁WiFi公司股权转让的信息披露期满日期是4月28日,根据投资人的报名情况,才能确定后续比较选择的程序,并最终确定旅客将连上谁的WiFi。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