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谈了15年南海终获进展,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廖勤

在日前举行的东亚系列外长会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路透社称,这是自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中国与东盟历经15年的谈判磋商后取得的一大进展。东盟同意了中国提出的一些关键谈判条款,中国削弱了东盟部分国家对南海主权声索的反抗力,中国在南海“外交政变”中得分。

解决南海争端跨出了重要一步,在日前举行的东亚系列外长会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路透社称,这是自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中国与东盟历经15年的谈判磋商后取得的一大进展。东盟同意了中国提出的一些关键谈判条款,中国削弱了东盟部分国家对南海主权声索的反抗力,中国在南海“外交政变”中得分。言辞之中,不乏酸意。

“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国外长王毅事后这样对媒体表示。王毅还说,与会各方充分肯定当前南海形势的积极向好势头,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感到满意,高度赞赏取得启动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等早期收获。

中方还对推进“准则”磋商提出了“三步走”设想:

第一步,11国外长共同确认“准则”框架,并宣布在完成必要准备工作后,于年内适时启动下一步实质磋商。

第二步,在8月底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联合工作组会上探讨“准则”磋商的思路、原则和推进计划。

第三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在没有外界重大干扰和南海形势基本稳定前提下,由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王毅称,“三步走”设想得到东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日本共同社表示,东盟10国外长正式同意通过这份框架,也许会转化为多年来在解决南海争议水域长期紧张局势方面取得的首个重大进展。路透社称,一些外交人士认为,这是北京在南海问题上又打了一场胜仗。“一言以蔽之,这是中国的外交胜利。”菲律宾学者、安全分析人士理查德·海德林说。

就在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后,东盟10国外长在6日晚发表联合声明。分析人士称,在这份联合声明中,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为主要基调,涉及南海的部分所占篇幅跟过去相比有所减少。

路透社称,由于内部成员国存在分歧,东盟未能如外界所期待的在外长会首日发表联合声明。比如声明是否要间接提及中国在南海争议海域的人工岛屿上进行军事化建设,以及是否要强调行为准则必须具有法律约束力,东盟成员国内部始终莫衷一是。

其中,越南的立场最为强硬。河内坚持认为,联合声明必须使用更强硬的措辞,比如要提岛礁建设、强调行为准则的法律效力等。但还有一些成员国却持谨慎态度,担心采取更强硬立场对抗北京会带来负面影响。

据此前透露的联合声明草案显示,内容和去年类似,回避了“停止填海造岛”和“反对军事化”等表述。不过,在最终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强调“非军事化”和“克制”的重要性被写入文本。

声明还称,经过广泛讨论后,一些成员国对填海造岛以及破坏信任和信心、加剧紧张局势、可能破坏和平、安全与稳定的活动表示担忧。最终文本与草案的措辞差别意味着东盟为顾及内部团结,最后依然让越南的声音在声明中有所体现。但是,声明还是保持了一定平衡,重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提及的“避免可能使形势进一步复杂并加剧紧张的活动”。联合声明也未提及期望与中国达成的行为准则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打破西方借南海问题搅局的图谋其实并非首次。就在去年7月菲律宾单方面提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后,在老挝举行的东亚系列外长会上,奥巴马政府构建的“统一战线”就已分崩离析。一年之后的今天,所谓南海仲裁已成明日黄花,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却在走近,南海局势也逐步趋于平稳。

对于背后的原因,外媒分析称,首先,挑起南海争端的“急先锋”菲律宾“急流勇退”。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马尼拉力图淡化南海争端和前政府提出的仲裁,并寻求与北京缓和关系,以换取来自中国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援助。

第二,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安全重点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东南亚政策也是模糊不清,比如并未明确表示是否会遏制中国的海上活动,这让东盟没有政策安全感。

第三,东盟的议程必须在共识基础上进行运作,需要平衡内部的不同声音和利益诉求。

第四,中国对东盟的影响力在与日俱增。东盟国家发展经济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