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丨刘晨光
10月21日下午,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隆重开幕,国务院和一行两会领导悉数出席,发表重磅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人民生命至上、先控制疫情再稳步恢复经济的决策完全正确,“六稳”、“六保”工作卓有成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度向好,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中国经济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强,更加重视围绕最终需求发展新产业,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刘鹤强调,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稳定。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构建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加快优化大银行经营发展方式,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坚决化解各类风险。注重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继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引入更多高水平国际竞争者。金融系统将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开放。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必须树立强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应对疫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稳步复苏。要支持北京打造金融业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央行行长易纲、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易纲指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目标,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
郭树清表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的普惠性,坚守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前提下,坚定不移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易会满指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
以下为演讲重点整理:
易纲: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三年累计释放流动性8.1
万亿元
央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出台了规模可观的宏观对冲措施。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3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降准释放流动性1.75万亿元。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0次降准,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约5.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流动性8.1万亿元。
今年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疫情暴发初期,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控制、进入有序复工复产阶段以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阶段,三个阶段总共有1.8万亿的专项贷款或者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
易纲指出,货币政策实施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增强直达性、精准性。人民银行于6月1日发布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银行已累计对157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本金和81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利息实施了延期,共涉及3.7万亿元到期贷款本息;3月至8月,银行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超过3000万笔,共计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10.9%与13.5%,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6万亿元,都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据易纲介绍,金融部门通过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预计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体现,全年可实现让利1.5万亿元目标。
易纲坦言,一方面货币政策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他强调,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
郭树清: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普惠性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论坛上表示,全面增强金融的普惠性的,当前我国基本金融服务已覆盖99%的人口,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6%。全国人均拥有8.06个银行账户、持有6.01张银行卡,农村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占全国40%。
郭树清表示,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紧迫,他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监管,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领域。
郭树清指出,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
据他介绍,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务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优势非常明显。
郭树清强调,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将在坚守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前提下,坚定不移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持续优化金融市场制度安排,深化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持续提升金融体系竞争力。
此外郭树清介绍了科技进步对于提升金融效率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当前我国移动支付、电子清算、网上银行、数字信贷飞速发展。目前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接近90%。小微企业贷款过去是20-30天的审批周期,现在通过科技平台实现了“秒申秒贷”“立等可到”。
易会满: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论坛上表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促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迫切需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主题主线;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治本之策;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必然要求。
对于资本市场的内涵,易会满认为,总的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应该是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生态体系,共同构成保障资本市场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四梁八柱”。
此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具有多个特征。基础制度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基础制度的核心是要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基础制度必须是连续、稳定和可预期的;基础制度应该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对外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易会满提了六点建议。
第一,是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将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
第二,完善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强化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完善各市场板块的差异化定位和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台精选层公司转板上市相关规则,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等。
三是优化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如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契机,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做优做强的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实现大的跃升。
四是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在加快融资端改革的同时,协同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完善投资顾问业务规则,着力提升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专业能力;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等。
五是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制度。积极做好刑法修改、期货法立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出台的配合工作,推动制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交易的行政法规,逐步构建符合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完善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相互衔接、互相支持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六是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内在要求。将研究逐步统一、简化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拓宽商品和股指期货期权品种开放范围和路径。加强跨境审计和国际监管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