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導,“上海五國”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20周年國際研討會13至14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國軍事代表、智庫學者、駐華機構代表等150多人與會。
一些學者認為,“上海五國”採用雙邊對話和協商談判的模式解決邊界紛爭,對於解決南海問題等地區爭端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和借鑒意義。
“干戈化玉帛的創舉”
今年是“上海五國”邊境地區軍事信任協定簽署20周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所長陳玉榮把“信任協定”比作當代國際史上的豐碑,稱這一協定是“干戈化玉帛的創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聚會上海,舉行了“上海五國”機制首次會議,會上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五國元首在協定中確定了通過對話談判的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一年後,五國元首又簽署了《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張德廣對新華社記者說,從“信任協定”到“裁軍協定”,再到“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些對於解決地區衝突、加強地區合作以及維護地區安全穩定都有一定借鑒意義。
張德廣強調,這種模式應該得到傳承,並加以推而廣之。
對南海問題有借鑒意義
專家認為,在“信任協定”基礎上,“上海五國”形成了通過鄰國對話和協商解決邊界問題的模式,對南海問題具有頗多啟示和借鑒意義。
在南海問題上,一些域外勢力別有用心地炒作和干預,令南海問題更加複雜化。中方多次表示,解決南海問題應該由直接當事國根據國際法原則,按照雙邊協議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規定,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相互間可能存在的爭議。
“鄰國之間通過和平、合作、對話的途徑維護邊境地區穩定,管控分歧有史可鑒,有經驗可循,”陳玉榮說,“邊界問題是當事國之間的事情,域外勢力介入非但於事無補,還必將導致局勢複雜化,有損當事國謀求自身發展的根本利益,也不利於地區穩定。”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維塔利·沃羅比約夫認為,中、俄、哈、吉、塔通過簽署和執行“信任協定”開創的安全合作模式,是維護和平穩定、解決矛盾爭議的有效手段,對推動南海問題、朝核問題、中東問題等熱點問題有效解決都有示範作用。
具體問題也需具體分析
在贊同“示範作用”的同時,上海社科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潘光強調,在解決其他地區問題中“複製”這一模式,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政治互信是前提。我認為,在南海問題的解決上目前還缺乏互信。外部勢力的干涉導致南海問題複雜化,要想真正解決南海問題,就必須排除外部干擾,建立互信機制,由當事國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
潘光說,“這就叫‘多邊大氛圍,雙邊具體談’。比如,‘上海五國’邊界問題的解決,兩個協定創造了大氛圍,在此基礎上兩個國家坐下來談,你不談,老是把外人拉出來攪和,那怎麼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13日例行記者會上,評論“信任協定”的簽署是“中國與有關各國作出的極具政治智慧的決策”。
“它不但打破了冷戰思維,而且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安全合作模式,為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個協定也是中國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國與國之間爭端的外交政策和實踐的成功、有力的證明。我們相信,這次研討會對處理本地區和世界上其他地區有關爭議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意義。”(記者王申,編輯耿學鵬,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