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評論文章稱,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反映中國經濟終於告別了泡沫癮。更妙的是,中央政府對經濟放緩依然保持冷靜。文章指,上屆政府有時幾近瘋狂的刺激政策導致產能過剩,如今所有跡象都表明,新領導層願意冒險,消化過剩的產能。
文章指,從2004年起,中國雖面對通脹壓力及用工荒問題,但仍拒絕遏制貨幣供應增長勢頭,一直追求經濟泡沫。隨著人民幣兌美元緩慢但穩步升值,經濟泡沫越來越嚴重。外界認為投資中國穩賺不賠,導致大量熱錢湧入。由此產生的流動性過剩一次又一次引發資產泡沫。
經濟泡沫的後果是,既得利益集團可以在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通過實際負利率中飽私囊。由於信貸泡沫持續,信貸占GDP比例有所上升,目前中國信貸已達到GDP的兩倍。
實際利率應與全要素生產率相當。按中國的情況來看,應該在4%至5%之間,但實際並非如此,若以GDP平減指數來衡量通脹,則中國實際利率約為負5%。宏觀政策把GDP的百分比從個人重新分配予既得利益者。新興經濟體的家庭消費支出占GDP比例通常為50%,而中國只有三分之一,這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文章指,國企是最大受益者。過去十年,國企資產大增,但資產收益率卻不斷降低。一個低效率的領域只有得到大量補貼才可能快速增長。以中國的情況而言,就是通過貨幣政策來實現。
文章指,對於那些能夠控制金融交易的人來說,金融工具已成為他們的主要搖錢樹。當補貼如此之多,需求自然就大於供應。因此,**信貸就成為一種特權,而安排信貸的人可以從中分成。**劫持性的貨幣政策令既得利益者受益,似乎已成為21世紀受人青睞的腐敗形式。
中國房地產泡沫實際上是貨幣泡沫的工具。擠壓貨幣泡沫並開展反腐運動,是恢復中國經濟活力、讓中國重回邁向發達經濟體軌道的唯一有效手段。十年來中國一直宣稱要實現經濟再平衡,但經濟卻越來越失衡。其原因就在於把短期增長置於其它目標之上的政策。
中國的藉口是必須每年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否則失業率會引發社會不穩。儘管工廠和建築工地普遍出現用工荒,但中國仍到處重複這個口號。毫無疑問,這樣宣傳是為了繼續實施宏觀政策,結果犧牲大多數人利益,只讓少數人獲利。
中國有能力承受擠壓信貸泡沫帶來的影響。經濟降溫為勞動力市場解除了一些壓力,讓出口商得到更多喘息空間。人們最擔心的是經濟放緩會帶來失業危機,但這種可能性極低。
擠壓泡沫讓物價降低,改善家庭購買力,因此消費支出也將隨之提高。工資正在上漲,漲幅或許已超過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只要消費者價格指數不以更快步伐上升,家庭消費支出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就會上升。刺激政策導致市場力量無法重新平衡經濟。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才是真正的良方。
文章指,腐敗令中國經濟承受了沉重負擔,箇中成本通過通脹由民眾分擔。反腐可以去除其中大部分成本。短期內,打擊豪華娛樂場所會對經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商務消費支出約占GDP的十分之一,這一比例正不斷下滑。但由於資金不再進入上述領域,就會分配給普通民眾。文章指,舉例說,茅臺價格下跌後,中產階級就恢復需求。最終,茅臺還是會被消費。當它被普通民眾消費時,就會計作家庭消費開支。如此一來,經濟就變得更加平衡。
文章指,中國正處於十字路口,絕不應放任投機和腐敗繼續猖獗下去。利用貨幣政策搶劫民眾,最終將引發大規模騷亂。新領導層已顯示出重振經濟的決心。而只有收緊貨幣供應,才能讓中國重新回到唯一的趨向繁榮之路:獎勵那些付出辛勤勞動的人。